免疫治疗正革新结直肠癌治疗格局。对于MSI-H型患者,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双免方案已成一线新标准。对于更常见的MSS型结直肠癌,联合治疗方案也展现出改善生存的潜力。了解最新疗法、药物价格与购买渠道。 Read More...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突破:MSI-H迎来双免时代,MSS治疗前景如何?"
一项II期临床研究证实,对于脑转移有限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可作为全脑放疗(WBRT)的安全有效替代方案。该疗法或能避免WBRT的严重副作用,在有效控制脑转移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Read More...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新突破:立体定向放疗(SRT)或可替代全脑放疗"
最新研究证实,对于可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术前或术后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或阿替利珠单抗),可显著提高18个月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了解这种前沿疗法的具体疗效和应用。 Read More... "非小细胞肺癌新希望:研究揭示围手术期免疫联合化疗的真实世界疗效"
最新研究揭示了CAR-T细胞疗法后癌症复发的一个关键原因:治疗性T细胞会随时间老化而失效。这一发现为设计更持久、更有效的CAR-T疗法提供了新思路,旨在提高治疗成功率并防止癌症复发。 Read More... "CAR-T治疗后为什么会复发?新研究揭示细胞老化是关键"
最新研究揭示了肺癌转移的关键机制,发现Src/FN1通路是驱动循环肿瘤细胞(CTC)团块形成的核心。Src抑制剂KX2-391在临床前研究中能有效破坏CTC团块并抑制肺癌转移,为治疗提供了新靶点。了解KX2-391价格与购买渠道。 Read More... "肺癌转移新突破:Src抑制剂KX2-391如何“瓦解”肿瘤细胞团,抑制扩散?"
MARIPOSA研究结果出炉,深度对比拉泽替尼与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为您解析两种三代靶向药的优缺点,帮助患者了解哪种药物更适合自己,并提供药物价格与代购渠道参考。 Read More... "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拉泽替尼与奥希替尼疗效及安全性深度对比 (MARIPOSA研究)"
CAR-T治疗淋巴瘤前,清淋化疗是关键一步。本文详细解读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luCy)等方案的作用、疗效与副作用,比较不同方案对CAR-T细胞扩增和持久性的影响,帮助患者和医生选择最优预处理策略,提升治疗成功率。 Read More... "CAR-T治疗淋巴瘤:清淋方案如何选?氟达拉滨与苯达莫司汀疗效副作用全对比"
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66CTG的新型小肽能稳定关键癌蛋白c-Myc,从而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进展。这一发现揭示了TNBC的全新作用机制,并为开发更精准的靶向治疗方案提供了新靶点,为患者带来希望。 Read More... "三阴性乳腺癌新发现:66CTG小肽如何稳定c-Myc,成为潜在治疗新靶点?"
最新研究揭示,天然产物Acevaltrate(ACE)通过靶向PCBP1/2和GPX4双重机制,高效诱导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该新药在动物模型中展现出优于现有药物的疗效和良好安全性,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新选择和治疗方案。 Read More... "结直肠癌治疗新突破:Acevaltrate通过双靶点诱导铁死亡,疗效优于现有药物"
最新研究显示,林普利塞联合西达本胺治疗复发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展现出良好疗效与可控的安全性。该全口服方案的客观缓解率达59.1%,为晚期CTCL患者,尤其是蕈样肉芽肿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Read More... "林普利塞联合西达本胺:攻克复发难治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全口服新方案"
最新研究揭示,转铁蛋白受体1(TfR1)不仅负责铁摄取。它能进入细胞核与p53蛋白相互作用,通过调控DNA损伤修复通路,显著促进结直肠癌等肿瘤的恶性进展、侵袭与转移。这一发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与方向。 Read More... "转铁蛋白受体1(TfR1)与p53相互作用:揭示结直肠癌进展新机制"
癌症治疗为何会产生耐药性?最新研究通过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技术,揭示了三阴乳腺癌、黑色素瘤等癌症的耐药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个性化方案提供了方向。了解耐药背后的深层原因,为后续治疗选择做好准备。 Read More... "靶向药为什么会耐药?新技术揭示癌症耐药机制,为新治疗方案带来希望"
针对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一项新研究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低剂量贝伐珠单抗及化疗作为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高达91.5%,无进展生存期达22.6个月,为患者提供了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可控的新选择。 Read More... "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宫颈癌新进展:联合方案一线治疗缓解率超90%"
最新临床研究证实,TACE联合靶向药安罗替尼与免疫药信迪利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显著。该“三联”方案的客观缓解率高达76.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9.2个月,且安全性总体可控。了解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的最新价格与代购信息。 Read More... "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与TACE治疗肝癌:临床研究揭示76.9%高缓解率"
抗体-药物偶联体(ADC)是精准抗癌新希望,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视。最新研究揭示了ADC不同组分(如连接子、载药量)如何影响眼、肺、神经及血液毒性,为患者选择和管理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帮助您更好地权衡疗效与风险。 Read More... "使用ADC药物前必读:最新研究详解抗体-药物偶联体的常见副作用与成因"
胃肠道间质瘤(GIST)一线治疗仍以伊马替尼为标准,但耐药性是一大挑战。本文深度解读阿伐替尼、瑞派替尼等新药的临床应用与价格,探讨GIST治疗的最新进展、耐药机制与未来方向,帮助患者了解哪里可以购买到这些药物。 Read More... "胃肠道间质瘤(GIST)治疗全解析:从伊马替尼到阿伐替尼、瑞派替尼的进展与挑战"
最新研究揭示了罕见胃鳞状细胞癌(GSCC)的关键发病机制。研究发现,EZH2基因的缺失会通过调控TFAP2C促进癌症发展。这一重大发现不仅阐明了GSCC的分子机理,也为开发针对这种侵袭性胃癌的新型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线索。 Read More... "胃鳞状细胞癌新突破:EZH2基因缺失如何驱动癌症?研究揭示关键治疗靶点"
针对复发/难治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一项新研究证实,靶向CCR9和CD1a的双靶点CAR-T疗法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有效覆盖肿瘤异质性并降低抗原逃逸风险,为T-ALL患者提供了更精准安全的免疫治疗新策略。 Read More... "攻克T细胞白血病:CCR9/CD1a双靶点CAR-T疗法提升疗效,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一项突破性研究发现,通过检测血液中肠道微生物的RNA修饰,可实现结直肠癌的超早期诊断。这种新型液体活检技术准确率高达95%,灵敏度远超传统方法,为癌症筛查提供了革命性的新视角,未来或可应用于胰腺癌等多种癌症。 Read More... "结直肠癌诊断新突破:血液检测微生物RNA,准确率高达95%!"
最新临床研究显示,新型ADC药物BL-B01D1为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带来新希望。该药靶向EGFR和HER3,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展现出优越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显著延长生存期。 Read More... "BL-B01D1治疗晚期食管鳞癌:临床研究揭示其显著疗效与可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