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IFORECAST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与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联合治疗在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nccRCC)中展现出优于标准疗法的生存优势。了解该免疫组合疗法的疗效、副作用及潜在的海外购药途径,如伊匹木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的价格与代购信息。 Read More... "非透明细胞肾癌新希望:伊匹木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显著改善生存率 (SUNNIFORECAST研究解读)"
探索人工智能(AI)辅助数字乳腺钼靶在预测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NAC)病理完全缓解(pCR)方面的潜力。研究对比了AI-CAD钼靶模型与MRI,发现AI模型优于临床病理模型,但准确性不及MRI。了解疗效预测对优化乳腺癌治疗方案,包括靶向药选择至关重要。 Read More... "AI赋能乳腺钼靶:能否精准预测HER2阳性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
本研究对指导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PD-L1检测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与Dako 22C3检测相比,Ventana SP263检测在指导早中期NSCLC患者使用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以及指导晚期NSCLC患者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免疫治疗时,均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尤其在晚期治疗中更具优势。 Read More... "非小细胞肺癌PD-L1检测:SP263相较22C3更具成本效益"
对比解读2024年CSCO、NCCN、ESMO三大权威晚期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聚焦HER2、PD-L1、MMR、CLDN18.2等靶点指导下的靶向与免疫治疗策略差异,分析一线、二线及后线治疗方案的最新推荐,为胃癌患者和医生提供精准治疗参考。了解最新胃癌药物信息及治疗选择。 Read More... "2024晚期胃癌治疗新动向:CSCO、NCCN、ESMO三大指南对比解读"
癌症患者接受全身抗癌治疗(SACT)期间进行手术,麻醉管理面临新挑战。本文深入解析化疗、靶向药(如贝伐单抗)及免疫治疗(PD-1/CTLA-4抑制剂)对麻醉的复杂影响,重点关注器官毒性(如博来霉素肺毒性、心脏毒性)、副作用风险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为需要抗癌药治疗的患者提供重要参考。 Read More... "抗癌治疗期间的手术麻醉:化疗、靶向药与免疫治疗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一项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DECIPHER-BRCA)证实,基于cfDNA片段组学的液体活检技术(cfFrag模型)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展现巨大潜力。该方法能有效区分乳腺癌与良性结节,尤其在小结节检测上优于传统影像学,并可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联合影像数据可进一步提升乳腺癌检出率。 Read More... "液体活检新前沿:cfDNA片段组学显著提升乳腺癌早期筛查准确性"
了解晚期肺癌患者如何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如PCA、消融、SCS、IDDS等)有效管理药物难以控制的难治性癌痛。本文详细解析多种先进疼痛管理策略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情况,为肺癌疼痛患者提供参考。 Read More... "晚期肺癌难治性癌痛新希望:微创介入治疗策略全解析"
最新研究揭示TUT1蛋白在胰腺癌(PDAC)细胞存活中扮演关键角色。文章探讨了TUT1如何通过调控剪接过程影响癌细胞,及其作为胰腺癌潜在新治疗靶点的重要性,为寻求胰腺癌治疗新方案的患者带来希望。 Read More... "靶向TUT1:抑制胰腺癌(PDAC)细胞存活的关键机制与潜在治疗策略"
最新研究揭示,抑制PINK1蛋白可增强活性氧(ROS)信号,进而通过BAX-caspase-GSDME通路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发生焦亡。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新型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了解PINK1靶点在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潜力及相关药物信息。 Read More... "抑制PINK1触发焦亡: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取得突破,但也伴随神经毒性风险,如ICANS、MNT和TIAN。本文详细解析这些副作用的临床特征、诊断、病理生理机制、预测因素及管理策略,为关注CAR-T治疗及其副作用(如神经毒性)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参考。了解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治疗风险至关重要。 Read More... "CAR-T细胞疗法神经毒性深度解析:ICANS、MNT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