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lbetuximab:胃癌治疗新希望与伴随挑战
胃癌作为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正随着靶向治疗的进步而革新。其中,Zolbetuximab是一款靶向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8.2(CLDN18.2)的创新单克隆抗体。基于SPOTLIGHT和GLOW两项全球III期临床试验的卓越数据,Zolbetuximab联合化疗已成为CLDN18.2阳性、HER2阴性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在享受疗效的同时,患者也常面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事件,这些副作用有时甚至会导致治疗中断。尽管临床前研究已提示Zolbetuximab可能诱发胃炎,但其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特征一直未得到系统性阐述。如果您对Zolbetuximab或其他胃癌靶向药的治疗方案有疑问,可以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

研究揭示Zolbetuximab相关胃炎特征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副作用,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医院东院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Zolbetuximab治疗期间胃炎的发生率、内镜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联。研究共纳入58例符合条件的CLDN18.2阳性胃癌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Zolbetuximab联合化疗后,高达89.7%(52例)的患者出现了早期胃炎。这些胃炎在内镜下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 黏膜红斑:所有胃炎患者(100%)均出现此表现。
- 白色渗出物:在63.4%的患者中观察到。
- 黏膜水肿:占比28.8%。
- 糜烂或溃疡:占比26.9%。
胃炎的分布多为弥漫型(76.9%),且常累及多个胃部区域。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4型胃癌患者中,胃炎引起的胃壁增厚可能被误判为肿瘤进展,因此准确识别这些内镜特征至关重要。

胃炎与临床症状的密切关联
该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胃炎与早期(治疗前6周)胃肠道毒性的关系,发现了显著的相关性:
- 厌食(食欲减退):弥漫型胃炎患者的厌食发生率高达97.5%,显著高于无胃炎组的50.0%。
- 低白蛋白血症:几乎所有患者都出现了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弥漫型胃炎患者的白蛋白下降幅度最大,显著高于无胃炎组。
这些发现表明,Zolbetuximab引发的弥漫性胃炎是导致患者厌食和营养状况恶化(如低白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对于需要购买此药的患者,全面了解其疗效和副作用,并通过可靠的代购渠道获取药品,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一步。

临床管理启示:无需中断治疗
尽管Zolbetuximab相关胃炎的发生率高,但本研究也带来了积极的信息:这种胃炎具有自限性,且严重程度多为1级或2级,未出现3级病例。在研究中,没有患者因胃炎而需要终止Zolbetuximab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等。在接受随访内镜检查的32例胃炎患者中,有25例(约78%)的胃炎情况得到改善,显示出良好的可控性。
结论
本研究首次系统地描述了Zolbetuximab联合化疗在CLDN18.2阳性胃癌患者中引起的早期胃炎的临床和内镜特征。研究明确指出,这种弥漫性黏膜炎症与厌食和低白蛋白血症显著相关。对这些特征的认识,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诊断,避免将其误判为疾病进展,并通过积极的对症处理来管理患者症状,保障靶向治疗的顺利进行。更多关于胃癌前沿疗法和药物信息,欢迎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