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LAM)是一种主要影响女性的罕见肺部疾病。其特征是肺部囊肿逐渐形成,导致患者从轻微气短发展至呼吸衰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该病的根源在于 TSC2基因突变,这导致了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目前,针对LAM的治疗在促进肺组织有效修复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然而,近期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重磅研究,为我们揭示了LAM肺修复受阻背后的详细机制,并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指明了方向。

揭示LAM肺组织中的细胞衰老现象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发现,在LAM患者的肺组织中,两种经典的细胞衰老标志物——p21(CDKN1A)和p16(CDKN2A)的基因表达显著升高,且主要集中在肺泡2型(AT2)细胞中。进一步的免疫组化分析证实,在21份LAM肺组织样本中均能检测到p21和p16蛋白,而在正常肺组织中则几乎没有。动物实验也显示,在植入TSC2缺陷肿瘤细胞的小鼠模型中,其肺部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探究衰老机制:mTOR-IL-6信号轴是关键
研究人员深入分析发现,LAM结节中的LAM相关成纤维细胞(LAF)是细胞衰老的主要贡献者。更有趣的是,AT2细胞的衰老在疾病早期便开始累积,而LAM细胞自身的衰老则在疾病晚期才变得显著。
实验证明,AT2细胞的衰老与mTO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在TSC2基因缺陷的小鼠模型中,使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治疗后,小鼠肺部的气囊扩张得到缓解,衰老标志物的表达也显著降低。研究进一步揭示,mTOR信号通路的失调会促使LAM细胞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介素-6(IL-6),而IL-6正是诱导AT2细胞发生旁分泌衰老的关键驱动因素。深入了解疾病机制是寻找有效疗法的第一步,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靶向治疗的前沿资讯,可以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板块。


联合治疗新策略:雷帕霉素与托珠单抗的协同作用
基于以上发现,研究团队提出了“mTOR抑制联合IL-6信号阻断”的双靶标治疗思路。数据显示,LAM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远高于健康女性,且IL-6水平越高,患者的肺功能(如FEV₁)越差。
在体外实验中,IL-6会显著延缓肺泡上皮细胞的伤口愈合,而IL-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Tocilizumab)则能有效逆转这一现象。更令人振奋的是,当雷帕霉素与托珠单抗联合使用时,能够协同性地减少由LAM细胞诱导的AT2细胞衰老。这一发现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系统地阐明了LAM肺修复障碍的核心机制:mTOR失调 → IL-6分泌 → AT2细胞旁分泌衰老 → 肺修复受阻。更重要的是,它提出的双靶点联合治疗策略,有望为LAM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对LAM这类罕见病患者来说,这种精准靶向关键通路的联合治疗,说不定就能带来新的盼头。如需了解更多靶向药物的海外获取渠道,欢迎访问MedFind全球靶向药代购平台。
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LAM发病机制的理解,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方向。若您对自己的病情或治疗方案有疑问,不妨尝试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第二诊疗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