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疗:内外科协作的挑战与MDT模式的重要性
在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过程中,内科医生与外科医生往往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出发,导致关注点存在差异。内科医生更侧重于围术期综合治疗,包括术前的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全程的营养支持;而外科医生则首要关注肿瘤能否被完整切除,他们可能会担心新辅助治疗期间病情进展,从而使患者错失宝贵的手术时机。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常常成为内外科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的争议点。那么,如何有效化解这些分歧呢?
专家指出,最规范且高效的解决方式是推行多学科团队(MDT)诊疗模式。通过MDT,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能够共同讨论,统一认识,为每一位胃癌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MDT可以明确患者是应该直接手术,还是先进行新辅助治疗,或是实施全程的围术期管理。例如,对于营养状况不佳的患者,可以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或新辅助治疗,待身体状态改善后再进行手术,这样更为安全合理。
建立统一的术前评估体系,结合MDT的紧密协作,能够确保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效果,并实现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最大化获益。
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三大核心痛点不容忽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疗法的普及,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管理变得愈发重要。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痛点一: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不足
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往往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药物的疗效上,而相对忽视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事实上,药物的副作用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的评估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但不良反应却可能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就出现。
特别是新型的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其不良反应谱系与传统化疗有很大不同。例如,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往往难以预测,而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则相对可控。因此,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至关重要。想了解更多关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的详细信息,包括其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欢迎访问MedFind的抗癌资讯版块。
痛点二:患者教育亟待加强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用药安全教育是关键一环。患者需要了解自己所用药物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反应,以及出现这些反应时应该如何应对。例如,有些患者出现持续腹泻,却未意识到这可能是药物副作用,甚至等到出现休克前兆才就医,延误了最佳处理时机。
医护人员应在用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让他们提前知晓潜在风险。家属的观察和提醒,能帮助患者更早地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果在出现后三天内及时干预,超过90%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您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或药物副作用有任何疑问,可以尝试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第二诊疗意见。
痛点三:缺乏完善的评价与预警体系
建立一套专业、完善的不良反应评价和预警体系同样至关重要。在用药前进行必要的检查,例如在免疫治疗前检测相关免疫指标,当这些指标出现变化时,可能预示着不良反应即将发生。通过科学的评估和预警,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总之,通过提升各方认知、加强患者教育和建立预警体系,结合遵循CSCO、ASCO等权威机构发布的诊疗指南,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患者的治疗安全保驾护航。若您需要获取海外上市的最新靶向药或免疫药,MedFind提供专业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确保药物来源可靠、价格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