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一个核心问题始终困扰着科学家们:那些能够有效攻击并消灭肿瘤的杀伤性T细胞,究竟是在哪里被“激活”并投入战斗的?过去的研究指向了肿瘤引流淋巴结,但近期一项发表于顶级期刊《细胞》(Cell)的重磅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全新的答案。
由哈佛大学Leonard I. Zon教授领导的团队发现,在肿瘤的边缘地带,存在着一种前所未见的特殊结构。这些结构如同“陨石坑”,是T细胞与癌细胞激烈交锋的“前线战场”。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CRATERs(Coupled Antigen Presentation/T-cell Engagement and Retention),意为“抗原呈递/T细胞结合与滞留的肿瘤区域”。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免疫治疗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可能成为预测和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
CRATER:T细胞与癌细胞的“决战之地”
为了实时追踪免疫细胞的动态,研究人员巧妙地构建了一种转基因斑马鱼模型。在这种模型中,CD8阳性T细胞(即杀伤性T细胞)被荧光标记,使其在黑色素瘤中的一举一动都清晰可见。
借助先进的3D成像技术,团队观察到,这些T细胞并非均匀分布在肿瘤中,而是高度集中在特定的“热点区域”——即CRATERs。这些直径约50微米的“陨石坑”主要分布在血管附近,T细胞在此处会停留数小时,与癌细胞进行紧密接触,执行识别和杀伤任务。

进一步的基因分析揭示了其中的奥秘:CRATER区域的癌细胞高表达一种名为B2M的基因,该基因是MHC I类复合物的核心分子,相当于向T细胞发出的“攻击信号”。一旦B2M基因被敲除,T细胞便失去了目标,不再聚集于CRATER,证明了该结构在引导免疫攻击中的核心作用。
CRATER如何助力免疫治疗?
有趣的是,在未经治疗的肿瘤中,虽然CRATERs已经存在,但它们本身并不足以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当研究人员对斑马鱼模型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治疗后,肿瘤内的CRATERs数量显著增多、面积扩大,内部的CD8阳性T细胞也变得更加活跃,更高效地清除癌细胞,最终导致肿瘤体积显著缩小。这一系列变化都依赖于B2M基因的正常功能,再次凸显了CRATERs作为免疫治疗“引爆点”的重要性。随着这些前沿研究的推进,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靶向新机制的药物问世。对于寻求最新治疗方案的患者,MedFind提供专业的海外新药代购和AI问诊服务,帮助您链接全球顶尖医疗资源。

从实验室到临床:CRATER在人体肿瘤中的意义
这项发现在模式生物中的验证令人振奋,但它是否同样适用于人类癌症患者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以及黑色素瘤和肺癌患者的肿瘤样本。
结果证实,在人类肿瘤组织中同样存在着与CRATERs高度相似的结构。更关键的是,其密度与免疫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
- 在对免疫治疗有响应的患者样本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密度更高的CRATERs结构,T细胞在其中高度聚集。
- 而在无响应的患者样本中,浸润到肿瘤的T细胞则呈现分散状态,未能形成有效的攻击集群。
这一发现在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中也得到了验证,表明CRATERs可能并非黑色素瘤所特有,而是实体瘤产生有效免疫反应的普遍特征。
总结与展望
总而言之,哈佛大学团队的这项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免疫微环境结构——CRATER,并证实其是T细胞响应免疫治疗、执行抗癌功能的核心场所。CRATERs的数量和活性,或许能成为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未来,围绕CRATER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例如探索如何人为诱导或增强CRATERs的形成,有望为那些目前对免疫治疗无响应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了解这些前沿的抗癌资讯,对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如果您对免疫治疗或其他靶向药物有任何疑问,可以访问MedFind资讯中心获取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