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专家D. Ross Camidge博士的独特视角
在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D. Ross Camidge博士以其在肺癌研究领域20年的深厚积累和近400篇学术论文而闻名。然而,对他而言,最个人化的研究莫过于2025年5月发表在《胸腔肿瘤学杂志》上的一篇分析,探讨临床研究人员如何描述新型抗癌治疗的副作用。Camidge博士强调,如果治疗的副作用让患者无法承受,那么它就不能算作医疗进步。他认为,我们治疗的是活生生的人,而非实验室模型,癌症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障碍。
他指出,使用“可耐受”或“可接受”等词汇,将临床试验研究者置于一个不恰当的位置,让他们来判断患者对毒性反应的感受。同样,在疗效报告中使用“令人鼓舞”或“有利”等词汇,可能反映了研究者继续开发治疗的热情,但对于考虑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解读可能截然不同。这项研究不仅旨在帮助其他肺癌医生和肿瘤学家更好地治疗患者,也深刻反映了他自身的经历。
从专家到患者:突如其来的诊断
在论文发表时,鲜有同事知道,这位世界顶尖的肺癌研究者Camidge博士,在2022年被诊断出患有侵袭性肺癌。今年早些时候,他的病情出现进展,导致第二次治疗的难度更大。他坦言,这次的化疗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虚弱,有时甚至只能躺着,每天唯一的盼望就是结束,期待第二天能感觉好一点。
起初,Camidge博士的症状只是喘息和背部轻微疼痛,他以为是肌肉拉伤。但几周后,他决定就医。作为一名“多疑”的肿瘤学家,他要求进行胸部X光检查。当他看到自己的X光片时,他立刻知道——那是肺癌。随后的CT扫描显示,癌细胞已扩散至双肺、骨骼,甚至大脑。在短短四天内,他从初诊到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伴有肿瘤细胞中特定的获得性基因改变,这正是他毕生研究和治疗的肺癌类型之一。这一迅速的诊断和治疗流程,虽然得益于同事的帮助,但也向他展示了快速响应的可能性,并呼吁应为所有患者争取这样的效率。
确诊后,Camidge博士经历了巨大的情感冲击,尤其是在想到年幼的女儿们时,他反复落泪,担忧自己能否继续陪伴她们成长。
精准治疗之路:靶向药、化疗与放疗
由于肿瘤无法通过手术切除,Camidge博士选择了他的前学生兼同事Tejas Patil博士作为自己的肿瘤医生。Patil博士将他们的关系定义为“教练式”,旨在提供镜子般的反馈,帮助Camidge博士从不同角度审视病情和治疗。55岁时确诊的Camidge博士立即开始了治疗:每日服用针对其癌症驱动基因改变的靶向治疗药物,随后进行12周的化疗,并辅以间歇性的放疗,以清除扫描中可见的所有病灶。Patil博士指出,这种积极的组合治疗在当时并非标准方案,但三年后已接近成为常规。
完成化疗和放疗后,Camidge博士进入了每90天进行一次全身和脑部扫描及血液检查的阶段。他描述了每次扫描前一周的焦虑,那种无法规划未来的感觉。然而,每次看到好转的报告,那种沉重的负担便会卸下,世界也仿佛变得更加明亮。对于许多面临类似困境的患者而言,获取最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至关重要。像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这样的平台,正致力于为全球癌症患者提供便捷的购药途径。
90天挑战:与癌症共存的积极心态
Camidge博士意识到,他不想让两次扫描之间的90天仅仅是等待坏消息。于是,他提出了“90天挑战”的概念,鼓励自己和身边的患者、同事去做一些一直想做却拖延的事情,让等待的时间变得更有意义。这不一定是要攀登珠穆朗玛峰,可以是任何能让你回顾这90天时有所收获的事情。他自己曾通过两个90天完成了“从沙发到5公里”的跑步计划,还尝试了瑜伽、绘画、水彩、射箭,并去了心仪已久的餐厅。他强调,这不必是里程碑式的成就,只要能回答“这90天你做了什么?”就足够了。
疾病进展与新的治疗策略
在确诊近三年后,即2025年2月,Camidge博士的癌症首次出现进展。季度CT扫描显示一切正常,但血液标志物升高。PET扫描显示右胸膜(肺外衬)有小范围亮光。Camidge博士从未吸烟,他所患的这种获得性基因突变也并非由吸烟引起。他推测,在他50多年的生命中,可能吸入了某种物质,导致肺细胞DNA发生改变,最终癌变。此次进展意味着他必须再次接受化疗和放疗,并额外增加了抗体治疗。治疗后,他的外貌也发生了变化,脸上出现更多雀斑,头皮结痂,头发也脱落了一些。
面对即将到来的下一次扫描,Camidge博士的心态有所不同,焦虑感减轻了。他认为,第一次进展是最令人恐惧的,因为它敲响了死亡的警钟,让人意识到自己并非不朽。而现在,他已经听过那声警钟,因此面对未来,他更多的是接受而非恐惧。
双重身份的启示:为患者发声
Camidge博士建议肺癌患者,确诊后要明确告知谁、告知什么,整理财务,并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什么对自己最重要。他自己也遵循了这些建议,最初选择不公开病情,并在卫星诊所接受治疗以避免遇到自己的患者。他希望保护自己,也希望继续专注于胸腔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他认为,如果人们能接受一位拥有亲身经验的专家,或许能从中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随着女儿们逐渐长大,他分享病情的舒适度也随之增加。他曾在OncLive上主持播客《How This is Building Me》,采访了世界各地与癌症相关的人士,但并未向组织者或嘉宾透露自己的病情。他意识到,自己提出的某些问题,其背后蕴含的知识深度,是听众无法完全体会的。这种专家与患者的双重身份,让他对癌症治疗的残酷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笔下那些难以忍受副作用的患者,如今不再是假设。
MedFind:为癌症患者提供全球购药与资讯支持
在抗癌的漫长旅程中,获取权威的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同样不可或缺,MedFind抗癌资讯板块正是为此而生。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药物信息、最新的诊疗指南以及其他抗癌资讯,帮助患者和家属做出明智的决策。此外,MedFind的AI问诊服务也能为患者提供初步的专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从而更从容地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