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个普遍用药习惯的潜在风险
皮质类固醇(常被称为“激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常用于缓解癌症相关症状或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一项发表于《癌症研究通讯》(Cancer Research Communications)的最新研究为正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敲响了警钟:这些常用药物可能正是导致部分免疫疗法失败的关键因素。
临床研究揭示的严峻现实
研究结果明确指出,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之前或期间使用高剂量皮质类固醇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肿瘤缩小效果明显不如未使用激素的患者,且总体生存期也更短。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中心的肿瘤学家Fumito Ito博士强调:“在综合考虑了疾病分期和进展等多种因素后,我们发现使用类固醇是预测某些免疫疗法为何可能无效的最大单一因素。”
激素如何“拖累”免疫系统?
研究人员不仅发现了现象,更深入探究了其背后的科学机制。为何皮质类固醇会与免疫疗法“水火不容”?
- 抑制T细胞成熟:Ito博士解释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皮质类固醇会抑制身体内天然的抗癌细胞——T细胞的成熟过程。这使得T细胞无法像正常情况下那样有力地攻击癌细胞,从而导致患者的治疗结果变差。” 这是首次有研究明确指出这一因果关系。
- 阻断生物标志物:此外,研究还发现皮质类固醇会阻断血液中循环生物标志物的表达。这些生物标志物是医生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缺少这些信息,医生可能无法为患者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研究证据与方法
为了得出这一结论,研究团队回顾性分析了三个医疗中心共277名II至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医疗记录。这些患者均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通过对长达8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人员确定了皮质类固醇对免疫疗法效果的负面影响。
为进一步验证该机制,团队还利用小鼠模型进行了临床前研究,实时观察并证实了皮质类固醇在治疗前或治疗期间会抑制T细胞的完全成熟。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用药启示
尽管这项新研究指出了皮质类固醇可能干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但研究者也承认,对于部分患者,使用激素来控制严重的副作用(如脑水肿、肺部炎症)或缓解症状是必要的医疗手段。
“我们知道皮质类固醇在肺癌治疗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但关键在于要理解其潜在的局限性,”Ito博士表示。“每位患者都应该与自己的主治医生充分沟通,确保制定出最适合个人具体情况的最佳治疗计划。”
对于正在考虑或接受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主动了解各类药物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与您的医疗团队深入探讨用药方案,包括皮质类固醇的使用时机和剂量,是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