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不吸烟为何也会患上肺癌?
长期以来,吸烟被认为是导致肺癌的首要风险因素。然而,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是,全球约有25%的肺癌患者从未吸烟。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近期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自然》(Nature)的一项重大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空气污染在不吸烟者肺癌发病机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研究背景:聚焦不吸烟的肺癌患者
为了探究不吸烟者肺癌的病因,研究人员启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不吸烟者肺癌全基因组分析研究(Sherlock-Lung研究)。该研究纳入了来自全球28个地区的871名初治且无吸烟史的肺癌患者,通过对他们的肿瘤组织和健康肺组织进行深入的基因组数据分析,旨在追溯癌症的起源。
关键发现:空气污染与特定基因突变的关联
这项研究的核心发现是,细颗粒物(PM2.5)等空气污染暴露与不吸烟者肺癌中的基因组变化存在显著关联。具体来说:
- 驱动基因突变的地区差异: 研究发现,来自北美和欧洲的不吸烟肺腺癌患者中,KRAS突变的发生率是东亚患者的3.8倍。相比之下,东亚患者中则更常见EGFR突变和TP53突变。这一发现对于不同地区患者的精准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空气污染的“基因指纹”: 严重空气污染暴露与TP53突变的发生以及端粒缩短显著相关。研究还观察到,这些患者体内的突变特征SBS4增加了3.9倍,而与细胞衰老相关的时钟样突变特征SBS5也增加了76%。
- 剂量效应关系: 研究证实了空气污染水平与基因突变频率之间存在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即空气污染越严重,体细胞突变频率越高,端粒长度越短。
空气污染 vs. 二手烟:哪个危害更大?
研究还对二手烟暴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空气污染相比,二手烟暴露与特定的驱动基因突变或突变特征没有显著关联。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不吸烟者而言,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致突变性可能高于二手烟暴露,这颠覆了许多人过去的认知。
研究启示:为肺癌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方向
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首次系统地描绘了不吸烟者肺癌的基因组图谱,并强有力地证实了空气污染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为不吸烟人群制定更有效的肺癌预防策略,也强调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诱因导致的基因突变类型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了解自身的基因突变情况,是迈向精准靶向治疗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