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新辅助治疗开启肺癌治愈新篇章
对于可手术切除的非小C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术前新辅助治疗是提升整体预后、迈向临床治愈的关键一步。通过在手术前进行靶向、免疫或放化疗,可以有效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不仅为手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更能显著降低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然而,如何为每位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新辅助方案?答案隐藏在“生物标志物检测”之中。
新辅助免疫治疗前,为何必须进行基因检测?
近年来,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新辅助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重磅研究,如CheckMate 816和中国原创的Neotorch研究,其主要入组对象是EGFR和ALK基因为野生型(即未发生突变)的患者。
例如,CheckMate 816研究证实,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相比单纯化疗,能将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从20.8个月显著延长至31.6个月,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更是从2.2%飙升至24.0%。基于这些数据,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已在我国获批用于可切除NSCLC的新辅助治疗。然而,2024年发布的《早期可切除NSCLC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专家共识》明确指出:对于TKI治疗敏感的EGFR或ALK突变患者,不推荐进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这充分说明,在决定是否采用新辅助免疫治疗前,进行EGFR、ALK基因检测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以避免不当治疗。
PD-L1检测:预测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指标
PD-L1的表达水平是预测围术期免疫治疗疗效的另一个关键生物标志物。尽管多项研究显示,无论PD-L1表达如何,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但数据显示,PD-L1阳性(表达≥1%)的患者获益更为显著。以CheckMate 816研究为例,亚组分析发现:
- 当PD-L1表达≥1%时,风险比(HR)为0.41。
- 当PD-L1表达≥50%时,风险比(HR)降至0.24。
- 而当PD-L1表达
这组数据清晰地表明,PD-L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从新辅助免疫治疗中获得的生存改善越明显。因此,各大肺癌诊疗指南和共识均推荐在考虑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患者中进行PD-L1检测。
EGFR突变肺癌的新辅助靶向治疗探索
对于存在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新辅助靶向治疗是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模式。近期一项II期研究显示,使用奥希替尼 (Osimertinib)进行新辅助治疗,未能达到50%主要病理缓解(MPR)的预设终点,这为该方案的前景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尽管如此,该研究的安全性良好,业界仍在热切期待其III期NeoADAURA研究结果的公布。与此同时,针对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的长期随访研究也显示了其临床可行性。未来需要更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来优化治疗方案。
ALK融合肺癌的新辅助靶向治疗新进展
ALK融合在NSCLC中发生率约为3%-7%,这类患者通常较年轻,但复发和脑转移风险高,预后较差。幸运的是,新辅助靶向治疗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ALNEO和NAUTIKA1等研究已证实新辅助使用阿来替尼 (Alectinib)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可行性。
更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WCLC大会公布的LORIN研究结果。该研究评估了洛拉替尼 (Lorlatinib)用于III期ALK阳性NSCLC的诱导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要病理缓解(MPR)率高达76.9%,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也达到了23.1%。更重要的是,71.4%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在治疗后成功接受了转化手术。这些数据表明,ALK-TKI新辅助治疗有望为早中期ALK阳性NSCLC患者带来更多治愈机会。
ctDNA监测:评估治疗效果与复发风险的新工具
循环肿瘤DNA(ct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DNA片段,通过“液体活检”技术检测ctDNA,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RD),从而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在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中,ctDNA的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CheckMate 816研究发现,接受免疫联合化疗的患者ctDNA清除率(56%)远高于单纯化疗组(34%),且ctDNA的清除与更高的pCR率和更长的无事件生存期(EFS)显著相关。这表明,ctDNA监测有望成为评估新辅助疗效和指导后续治疗决策的有力工具。
如果您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有疑问,或希望了解更多关于靶向药和免疫药的价格和购买渠道,可以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