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出的药品关税政策,旨在提振美国本土制造业就业、限制海外利润并增强国家安全。然而,健康政策专家警告称,这些关税措施可能导致美国药品价格上涨,并减少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供应。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而言,这无疑增加了购药成本和获取所需药物的难度。
药品关税:政策背景与潜在影响
目前,药品仍在美国的关税豁免清单上。然而,前总统特朗普曾多次表示,其政府计划很快对药品征收高额关税。这一政策一旦实施,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的药品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健康政策专家Jeromie Ballreich博士指出,尽管原研药仅占美国处方药总量的约15%,却占据了近90%的药品支出。过去二十年间,大量药品生产已转移至海外,并非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而是为了享受瑞士、爱尔兰和德国等高收入国家的税收优惠。
Mariana Socal博士补充道,目前美国患者购买同一种原研药的费用,是其他发达国家的3到4倍。这导致约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表示无力承担所需的药物费用。如果对处方药征收关税,最直接的后果将是药品价格的进一步飙升,直接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仿制药市场:短缺危机或将加剧
与原研药市场不同,仿制药通常价格低廉,占据了绝大多数处方量。然而,Socal博士指出,仿制药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价格,而是供应短缺。美国医院每天都在努力应对因某些必需药物短缺而无法为患者提供护理的困境。
她警告说,对仿制药征收关税可能会使这种短缺状况雪上加霜。由于仿制药的利润空间较低且缺乏专利保护,关税可能抑制其生产积极性,甚至促使生产国“偷工减料”,从而增加药品供应中断的风险。
Ballreich博士预测,一旦关税实施,税率可能高达25%至50%。这些额外成本预计将转嫁给医疗保险(Medicare)计划,最终导致患者在药房支付更高的费用,或面临更高的Medicare D部分保费。这意味着,无论患者是否直接购买海外药品,都可能间接受到影响。
市场预期与应对挑战
Ballreich博士观察到,为应对潜在的关税政策,美国药品进口量已出现激增。例如,作为美国最大的原研药来源国,爱尔兰在今年3月份对美国的药品出口量同比增长了五倍。这表明市场正在提前囤积,以规避未来的高关税成本。
尽管美国确实储备了一些药品,但Socal博士指出,这些储备主要用于生物恐怖袭击或紧急情况响应。虽然有提议要求医院储备某些药物,特别是那些经常短缺的注射剂,但其范围尚不明确。Socal博士强调:“我们不可能为每一种药物都建立大量的储备。”她认为,解决药品供应中断和药品短缺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政策叠加效应:意想不到的后果
Socal博士还提到了2022年的《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设立了医疗保险药品价格谈判计划,并对涨价速度超过通胀的制药商征收通胀回扣罚款,该罚款也适用于医疗补助(Medicaid)处方。她指出,对违规制造商的惩罚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制造商因罚款过高而无法提高药品价格,他们可能会选择直接停产该药物,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药品供应的紧张局面。
本土生产:短期内难以实现
当被问及扩大美国本土原研药生产规模需要多长时间时,Ballreich博士坦言“需要数年”。他解释说,虽然大多数药物是小分子药物(通常是药片),但生物制剂则复杂得多。他认为,在短期内(即未来一两年内),美国本土的原研药生产不会出现显著增长。
Ballreich博士强调,重新评估税收政策应成为优先事项,因为许多制造商正是为了税收优惠才将生产基地设在海外,尤其是在其他高收入国家。此外,还需要考虑其他补贴措施,并确保拥有训练有素的劳动力。
Socal博士补充说,尽管许多药物已在美国生产,但本土制造商仍严重依赖外国成分和原材料。她指出:“对来自国外的药品征收关税,也可能损害我们的美国制造商,因为他们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可能会因此下降。”
对患者购药的启示
综上所述,美国拟议的药品关税政策,无论其初衷如何,都可能对药品价格和药品供应带来严峻挑战。对于癌症患者等需要长期、稳定用药的群体而言,这无疑增加了购药成本和获取关键药物的风险。在面对国内药品价格高企或供应不稳的情况下,了解海外购药渠道和获取靶向药代购服务,或许能为患者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救命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