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晚期肝癌治疗方案的抉择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而言,以免疫疗法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的方案已成为主流选择。其中,仑伐替尼(Lenvatinib)和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两种核心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它们都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控制病情。当这两种药物分别与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组成“三联疗法”时,哪一种方案能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希望呢?
近期,一项来自中国的回顾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该研究对比了这两种三联疗法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结果显示,仑伐替尼方案在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最新研究揭示:仑伐替尼方案显著延长总生存期
这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国内21家医院共371名晚期肝癌患者的数据。所有患者均一线接受了“靶向+免疫+介入”的三联疗法,其中258人使用仑伐替尼,113人使用贝伐单抗。
研究关键结果如下:
- 总生存期(OS)差异显著: 尽管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没有显著差异(中位PFS为17.7个月),但仑伐替尼组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贝伐单抗组。
- 死亡风险大幅降低: 经过数据分析,使用仑伐替尼的患者死亡风险较贝伐单抗组降低了47.6%。仑伐替尼组的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均高于贝伐单抗组(分别为86.6% vs 65.5%、64.5% vs 55.4%、55.3% vs 49.9%)。
哪些肝癌患者从仑伐替尼中获益更多?
亚组分析进一步揭示,仑伐替尼的生存优势在特定人群中更为突出。如果患者属于以下情况,仑伐替尼方案可能带来更明显的获益:
- 年龄小于65岁的患者
- 男性患者
- 无乙肝病毒感染史的患者
- 存在肝外转移或血管癌栓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9%和61%)
对于65岁以上、女性或有乙肝感染史的患者,两种疗法的总生存期差异则不显著。
为什么仑伐替尼表现更优?
研究人员推测,仑伐替尼组在总生存期上的优势可能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 更深的肿瘤缓解: 仑伐替尼组的患者获得了更深层次的肿瘤缓解。数据显示,仑伐替尼组有4.8%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而贝伐单抗组仅为1.9%。更优的缓解程度通常预示着更长的生存时间。
2. 不同的不良反应谱: 尽管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但贝伐单抗组的血小板减少和胃肠道出血发生率显著更高。这些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影响了治疗的持续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对总生存期产生负面影响。
3. 更短的手术等待期: 对于部分经治疗后肿瘤缩小、获得手术机会的患者,术前需要暂停抗血管药物以降低出血风险。仑伐替尼作为小分子药物,代谢更快,通常停药1-2周即可手术;而贝伐单抗作为大分子单抗,则需停药4-6周。更短的停药期意味着肿瘤在等待期间进展的风险更低。
MedFind专家提示
需要强调的是,本次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其结论虽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仍需未来更大规模的头对头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最终确认。晚期肝癌的治疗方案选择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能状况、肝功能、肿瘤特征以及个人意愿。
在决定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您的主治医生进行深入沟通。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仑伐替尼或贝伐单抗的药物信息、价格、副作用管理或海外购药渠道,可以随时通过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资讯,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