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至关重要。而术前影像学检查,特别是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肿瘤范围、指导手术决策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关于术前MRI对不同组织学亚型乳腺癌患者手术结果的具体影响,尤其是对于最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IDC)及其伴有导管原位癌(DCIS)成分的情况,一直存在广泛讨论和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术前MRI对某些亚型,如浸润性小叶癌,可能带来益处,有助于减少再次手术的几率。但对于导管原位癌,情况更为复杂,MRI虽然可能降低再次手术率,但也可能因高估病灶范围而增加乳房切除术的可能性。对于单纯的浸润性导管癌,术前MRI是否能持续降低再次手术率,其影响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过去的许多研究并未区分单纯浸润性导管癌与伴有导管原位癌成分的浸润性导管癌(IDC + DCIS)。已知导管原位癌成分在部分IDC病例中存在,虽然有时被认为是预后较好的标志,但广泛的DCIS成分与切缘阳性风险增加相关,可能导致更高的再次手术率,从而影响患者的美容效果和心理状态。
最新研究聚焦:术前MRI对不同IDC亚型手术结果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这一问题,近期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基于多中心国际前瞻性分析(MIPA)数据库,详细分析了术前乳腺MRI对经穿刺活检诊断为单纯浸润性导管癌(IDC)或伴有导管原位癌成分的浸润性导管癌(IDC + DCIS)患者手术结果的影响。
研究人员筛选了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经穿刺活检确诊后接受一期手术的患者。在IDC + DCIS组和单纯IDC组中,分别根据多项协变量,将接受术前乳腺MRI的患者(MRI组)与未接受MRI的患者(无MRI组)进行1:1匹配,随后比较了两组的手术结果,包括一线乳房切除术率、总体乳房切除术率和再次手术率。
研究发现:MRI影响因DCIS存在与否而异
研究结果揭示了显著差异:
- 对于IDC + DCIS患者:在匹配的510例患者中,MRI组的一线乳房切除术率(13.3% 对 6.3%)和总体乳房切除术率(14.5% 对 7.5%)均显著高于无MRI组(OR > 2, P < 0.05)。然而,MRI组的再次手术率(9.4% 对 10.6%)并未显著降低(OR = 0.88, P = 0.768)。
- 对于单纯IDC患者:在匹配的1638例患者中,MRI组的一线乳房切除术率(12.9% 对 12.1%)和总体乳房切除术率(13.6% 对 13.7%)与无MRI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OR 接近 1, P > 0.05)。重要的是,MRI组的再次手术率(2.6% 对 7.9%)显著低于无MRI组(避免再次手术的OR = 3.28, P < 0.001)。
表 单纯IDC患者未匹配组和匹配组的基线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比较
结论与启示
这项研究有力地证明,术前乳腺MRI对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结果的影响,取决于肿瘤是否伴有导管原位癌成分。对于单纯IDC患者,术前MRI是一项有益的工具,可以在不增加乳房切除风险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再次手术的几率。然而,对于IDC + DCIS患者,术前MRI未能显示出减少再次手术的优势,反而可能导致更高的乳房切除率。
这一发现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提示医生在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规划术前影像检查时,应充分考虑穿刺活检结果中是否包含导管原位癌成分,从而更精准地评估术前MRI的潜在价值和风险。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是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乳腺癌的治疗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从精准诊断、手术,到后续的化疗、放疗、靶向药或免疫治疗。对于需要了解或获取海外抗癌药、仿制药的患者,可以通过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网站获取相关信息和服务。如果在治疗过程中遇到关于药物或病情的疑问,也可以尝试使用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进行初步咨询,或查阅网站提供的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等抗癌资讯,为抗癌之路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