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解锁γδT细胞的抗癌潜力
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γδT细胞(gamma delta T cells)因其独特的抗原识别机制,被视为一种极具潜力的“通用型”细胞疗法。与传统的αβT细胞不同,γδT细胞在攻击癌细胞时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限制,这使其在异体细胞治疗中能有效避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风险。然而,尽管前景广阔,未经改造的γδT细胞在临床应用中常常因为肿瘤靶向效率不高、活性有限而效果打折。如何为这些强大的免疫细胞“装上导航”,让它们精准地找到并摧毁肿瘤,是科学家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创新性化学“武装”:为γδT细胞安装“肿瘤导航系统”
近期,一项由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研究为此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创新的化学工程策略,成功地将靶向癌细胞的抗体“嫁接”到γδT细胞表面,从而显著增强其抗肿瘤能力。
该研究的核心在于,通过一种精妙的代谢聚糖标记技术,将一种靶向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特异性纳米抗体(αPD-L1)稳定地连接到γδT细胞的表面。PD-L1是许多癌细胞用来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伪装”,通过靶向它,改造后的γδT细胞就如同拥有了精确的GPS,能够高效识别并锁定表达PD-L1的癌细胞。
双重打击:精准靶向并重塑肿瘤微环境
这种经过化学“武装”的αPD-L1-γδT细胞不仅提升了靶向性,其抗癌机制也更为强大和多元化:
- 精准杀伤:通过与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αPD-L1-γδT细胞能够对癌细胞进行“贴身攻击”,并诱导一种名为“焦亡”(pyroptosis)的炎性细胞死亡模式,从而更彻底地清除肿瘤。
- 重塑微环境:研究发现,这些改造后的γδT细胞在进入肿瘤后,能够重塑原本抑制免疫的肿瘤微环境(TME),使其转变为有利于抗癌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状态。
- 招募“友军”:机制研究表明,αPD-L1-γδT细胞至少部分通过CCR5-CCL5信号轴,招募并激活了另一类关键的抗癌免疫细胞——CD8+T细胞,形成协同抗癌的强大合力。
临床前景:一种更通用、高效的细胞治疗平台
在体外细胞实验、患者来源的癌细胞模型以及小鼠体内的异种移植肿瘤模型中,这种新型的αPD-L1-γδT细胞均表现出卓越的抗肿瘤活性,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与需要复杂基因工程改造的CAR-T疗法相比,这种化学工程方法在生产上可能更具成本和时间优势,为开发高效、便捷的细胞免疫疗法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技术平台。这项工作不仅为增强γδT细胞的治疗效果开辟了新途径,也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