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肾细胞癌(RCC)患者而言,术后辅助治疗是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环节。然而,长期以来,辅助治疗领域面临诸多挑战。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作为晚期肾细胞癌治疗的基石,其在辅助和围手术期(术前+术后)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尽管部分临床试验结果喜忧参半,但专家认为,这些研究为优化治疗策略、探索更有效的方案指明了方向。
靶向药在肾细胞癌辅助治疗中的表现:喜忧参半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作为一类重要的靶向药,在转移性肾细胞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将TKIs应用于辅助治疗领域却面临不少挑战。多项III期临床试验(如ASSURE、SORCE、PROTECT)的结果显示,TKIs在辅助治疗中未能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疗效有限。尽管S-TRAC试验显示舒尼替尼(Sunitinib,商品名:Sutent)辅助治疗能带来一定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并因此获得了FDA批准,但其获益幅度相对有限,且伴随显著的毒副作用,这极大地限制了舒尼替尼在肾细胞癌辅助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许多临床医生基于多项阴性试验结果,对TKIs在辅助治疗中的价值持保留态度。
免疫疗法辅助治疗的进展与局限
相较于TKIs,以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肾细胞癌辅助治疗中展现出更积极的信号。KEYNOTE-564试验是目前辅助免疫疗法领域唯一获得成功的III期研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初步显现出总生存期(OS)获益的趋势。这一结果推动了帕博利珠单抗在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然而,专家指出,即使是KEYNOTE-564试验,其获益幅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外,该领域还有其他几项免疫疗法辅助试验未能达到主要终点,这表明免疫疗法在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优化和探索。
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的潜力与挑战
除了单纯的辅助治疗,结合术前(新辅助)和术后(辅助)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也备受关注。这种策略的理论基础在于,术前给予免疫疗法可能“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更好地应对手术创伤和清除微小病灶。PROSPER-RCC试验是探索这一策略的代表性研究之一,尽管其并非纯粹的辅助研究,但为围手术期免疫疗法提供了初步数据。
然而,围手术期治疗也面临挑战。首先,肾细胞癌的诊断常依赖影像学而非活检,这使得在术前基于影像学诊断就进行潜在毒性的全身治疗存在伦理和实践上的争议。其次,新辅助治疗存在疾病进展的风险,如果治疗无效,可能导致患者失去手术机会。
尽管存在挑战,但早期研究表明,围手术期免疫疗法通常是安全的,大多数患者仍能顺利接受手术。借鉴黑色素瘤等癌种的经验,将免疫疗法提前应用于疾病早期阶段有望带来更长期的生存获益。目前,多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正积极探索围手术期靶向药或免疫疗法(或联合)在可切除或临界可切除肾细胞癌中的应用,旨在评估这种“三明治”模式能否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并有望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获取前沿治疗信息与药物
随着肾细胞癌治疗方案的不断演进,患者和家属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对于需要获取海外已批准或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前景的靶向药、免疫疗法或仿制药的患者,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同时,面对复杂的病情和治疗选择,专业的解读和个性化建议至关重要,AI问诊服务可以提供初步的辅助信息和指导。MedFind平台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提供全面的抗癌资讯,包括药物介绍、治疗方案探讨等,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