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PLC)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尽管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许多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错失了手术机会。当前针对晚期肝癌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等,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有效治疗药物和策略。
在传统医学领域,犀黄丸(XHP)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复方,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等多种成分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上,犀黄丸常与放化疗联合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乳腺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等,并有报道称其能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虽然已有研究表明犀黄丸对多种肿瘤有效,但其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具体疗效和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为了深入了解犀黄丸对肝癌的作用,一项最新研究在《J Ethnopharmacol》上发表,旨在阐明犀黄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其潜在机制。研究人员构建了原位PLC小鼠模型,并利用人肝癌细胞系和患者来源的类器官进行了体外实验。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了甲胎蛋白(AFP)和Yes相关蛋白(YAP)等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
研究结果令人鼓舞:在小鼠模型中,犀黄丸显著抑制了PLC肿瘤的生长,并降低了AFP和Ki-67(一个反映细胞增殖的指标)的水平。体外实验也证实,犀黄丸能够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更重要的是,即使在较低浓度下,犀黄丸也能抑制患者来源的PLC类器官的生长,这表明其具有潜在的临床转化价值。
机制研究揭示,犀黄丸在体内外均能显著下调AFP和YAP信号的表达。AFP是肝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而YAP是Hippo信号通路的关键效应分子,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进一步通过化学分析鉴定了犀黄丸药物血清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并发现其中一些成分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下调AFP和YAP信号。分子对接结果也支持了犀黄丸的某些成分与AFP和YAP具有较强的结合亲和力,提示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靶点发挥抗癌作用。
这项研究为犀黄丸作为一种抗癌药、潜在的靶向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通过抑制AFP和YAP信号通路,犀黄丸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潜力。虽然犀黄丸的复方特性使其作用机制复杂,且活性成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但这无疑为肝癌患者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于关注肝癌治疗新进展的患者和家属,了解各种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除了传统中药,海外的创新靶向药和高质量仿制药也为许多患者带来了希望。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特定药物的信息,或者需要获取海外购药的渠道,可以访问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平台,我们提供专业的AI问诊服务,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选择,并提供可靠的药物信息和抗癌资讯。
请注意,犀黄丸作为中药复方,其使用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本文仅基于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科普介绍,不构成医疗建议。
原始出处:
Luo S, Huang Z, Dai Y, et al. Xihuang Pill Suppressed Primary Liver Cancer Growth by Downregulation of AFP and YAP Signaling. J Ethnopharmacol.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6, 2025. doi:10.1016/j.jep.2025.11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