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CCA)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尤其在晚期阶段,传统全身治疗效果有限。然而,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胆管癌的分子图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为靶向治疗的引入铺平了道路。其中,针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s)家族成员的靶向抑制剂,为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曙光。
FGFR2突变胆管癌患者的真实案例
本文将分享一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治疗经历,该患者被确诊为IIIb型胆管癌(IIIC期),在经历多次化疗(包括卡培他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FOLFIRI、FOLFOX方案)均告失败后,疾病持续进展。面对标准三线治疗方案的缺失,患者接受了下一代测序(NGS)分析,结果令人振奋:检测到FGFR2基因第7外显子c.755C>G(p.Ser252Trp)突变。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常见的驱动基因如KRAS、TP53、CDKN2A等均未发现突变。
基于分子检测结果,患者首先作为同情用药项目的一部分,开始接受F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达替尼(Erdafitinib)治疗。每日5mg的剂量使病情得到稳定。然而,患者出现了3级眼部毒性(干眼症),这一不良反应在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并不少见,导致治疗中断。经过眼科干预和对症治疗,眼部毒性在一个月后消退。
在疾病再次进展后,患者转而接受了另一种FGFR抑制剂佩米替尼(Pemigatinib)治疗。尽管患者体能状态(ECOG PS评分2分)较差,但经过剂量调整(每日4.5mg,每3周用药2周),佩米替尼在短短4周内便带来了显著的临床缓解,腹水消退,体能状态也改善至0分。治疗持续了9个月,直至因胆道梗阻并发症而停药。尽管影像学最佳缓解为疾病稳定,但患者获得了长期的临床获益。
▲图1 腹膜靶病变
FGFR2突变:靶向治疗的关键
本案例中的FGFR2第7外显子体细胞突变(c.755C>G(p.Ser252Trp))在多种癌症中均有报道,包括子宫内膜癌和胆管癌。这种突变能够导致FGFR2蛋白的组成性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生长。因此,靶向抑制FGFR的活性,成为治疗这类患者的有效策略。
尽管本患者的FGFR2突变并非当时已获批药物的明确适应症,但其获得的长期临床获益,有力地证明了分子检测在指导胆管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对于寻求最新靶向药的患者,通过海外靶向药代购平台MedFind,可以了解更多前沿药物信息和购药途径。
已获批的FGFR抑制剂及其临床表现
目前,已有多种FGFR抑制剂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伴有FGFR2融合或重排的晚期胆管癌患者,包括佩米替尼(Pemigatinib)、英菲格拉替尼(Infigratinib)和福巴替尼(Futibatinib)。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均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 佩米替尼(Pemigatinib):在FIGHT-202 II期研究中,针对FGFR2融合或重排的胆管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1个月。常见不良事件包括高磷血症、疲劳、口干、脱发和口腔炎等。
- 英菲格拉替尼(Infigratinib):在类似情况下获批,ORR为18.8%,疾病控制率(DCR)为83.3%。在FGFR2突变患者中也观察到疾病稳定。
- 福巴替尼(Futibatinib):基于FOENIX-CCA2 II期试验,福巴替尼在携带FGFR2融合/重排的肝内胆管癌患者中,确认ORR为42%,中位PFS为9.7个月,中位OS为21.7个月。
- 厄达替尼(Erdafitinib):虽然主要获批用于FGFR改变的尿路上皮癌,但在胆管癌中也进行了研究。一项I期试验显示,在11例胆管癌患者中,ORR为27%,缓解持续时间达11.4个月。常见不良事件包括高磷血症、口干、口腔炎、皮肤和眼部疾病(如干眼症)。
这些药物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FGFR2改变胆管癌的治疗格局。对于希望了解这些靶向药价格或购买渠道的患者,可以咨询专业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建议。
新兴疗法与未来展望
除了已获批的药物,还有一些新型FGFR抑制剂正在研发中,例如替尼戈替尼(Tinengotinib)和利拉夫格拉替尼(RLY-4008)。替尼戈替尼在既往接受过FGFR抑制治疗的患者中显示出有前景的临床获益。利拉夫格拉替尼在I期试验中也表现出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此外,一些多激酶抑制剂如帕唑帕利和仑伐替尼,在携带特定FGFR2突变的胆管癌患者中也显示出疗效。
然而,并非所有FGFR2突变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都相同,且治疗耐药性的出现也是一个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对FGFR抑制剂最敏感的特定突变类型,并探索克服耐药性的策略。对于患者而言,持续关注最新的抗癌资讯(如MedFind抗癌资讯),了解药物研发进展至关重要。
分子检测:个性化治疗的基石
本案例再次强调了分子检测在胆管癌治疗中的不可替代性。即使是肝外胆管癌,也可能存在FGFR2等基因改变,从而从靶向治疗中获益。通过全面的基因检测,医生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治疗,并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对于罕见突变或超说明书用药,专业的医疗咨询和海外购药渠道,能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图2 病程时间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