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开发了金属酚醛外膜囊泡(Hf-OMVs)技术,用于增强肿瘤的放射免疫治疗。该技术通过缓解肿瘤乏氧、实现放疗增敏和免疫调节,在小鼠乳腺癌模型中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Read More... "放射免疫治疗新突破:金属囊泡技术或成乳腺癌治疗新策略"
一项突破性研究成功构建了模拟结直肠癌微环境的3D水凝胶模型,深入揭示了肿瘤细胞通过激活FAK/PI3K/Akt信号通路来抵抗“失巢凋亡”并实现转移的关键机制,为开发未来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方向。 Read More... "攻克结直肠癌转移:研究揭示“失巢凋亡抵抗”新机制与潜在治疗靶点"
一项最新临床研究证实,14基因表达谱能精准筛选出高风险的早期非鳞NSCLC患者。对于这部分肺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铂类化疗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大幅提升无病生存率,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Read More... "早期非鳞NSCLC治疗新策略:14基因表达谱预测化疗获益,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本文详细科普PD-1抑制剂(如Opdivo、Keytruda)的作用机制,解释其如何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对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癌症。了解PD-1/PD-L1通路原理,以及这些免疫疗法在临床上的最新应用、效果和前景,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Read More... "PD-1抑制剂如何抗癌?一文读懂Opdivo、Keytruda等药物的作用原理与最新进展"
HARMONY研究正在探索尼拉帕利联合阿比特龙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新策略。该研究采用创新的适应性设计,根据患者PSA反应调整治疗方案,旨在为更多前列腺癌患者,特别是少数族裔,提供更精准有效的个性化治疗选择。 Read More... "尼拉帕利治疗前列腺癌新进展:HARMONY研究如何为mHSPC患者定制个性化方案?"
最新研究显示,在东亚BRAF阳性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BRAF/MEK双靶向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双免疫疗法。本文为您解读B-CHECK研究,对比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的优劣,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治疗决策,并提供相关药物信息。 Read More... "东亚BRAF阳性黑色素瘤治疗:B-CHECK研究揭示双靶向疗法优势"
对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如何排序CAR-T和双特异性抗体等T细胞重导向疗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序贯使用BCMA和GPRC5D靶向药疗效显著。本文将探讨最佳治疗顺序、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以及新一代三特异性抗体的潜力与价格信息。 Read More...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篇章:CAR-T与双抗疗法序贯使用策略及最新研究进展"
最新MARIPOSA研究显示,在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拉泽替尼疗效与奥希替尼相当,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值得关注的是,拉泽替尼的心脏毒性风险更低,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性更优的新选择。 Read More... "非小细胞肺癌新选择:拉泽替尼一线治疗疗效媲美奥希替尼,心脏安全性更佳"
最新《自然》研究发现,一种名为YB328的肠道细菌能显著增强PD-1抑制剂的抗癌效果。它通过激活树突状细胞,促进其迁移并激活T细胞,为改善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了解其作用机制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 Read More... "肠道菌群新发现:YB328菌株如何增强PD-1抑制剂的抗癌疗效?"
一项JAMA子刊研究证实,AI技术能显著提升黑色素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评估的一致性与准确性。与传统病理评估相比,AI不仅结果更稳定,还能更精准地预测患者生存预后,为黑色素瘤的精准诊断和免疫治疗决策提供了新工具。 Read More... "黑色素瘤预后评估新突破:AI如何精准量化淋巴细胞浸润,提升诊断一致性?"
最新研究揭示了胰腺癌神经侵袭的关键机制,发现特定细胞亚群如TGFBI+雪旺氏细胞是导致癌细胞转移和预后不良的元凶。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胰腺癌神经侵袭的新型治疗策略,如靶向TGF-β信号通路,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希望。 Read More... "胰腺癌为何易转移?新研究揭示神经侵袭的秘密,靶向治疗迎新方向"
一项发表于《自然·医学》的研究证实,靶向RNA测序在癌症诊断中展现巨大潜力。它不仅能精准检测基因融合、SNV等变异,还能为患者匹配合适的靶向治疗方案,如TKI类药物,改变临床决策。 Read More... "癌症基因检测新突破:RNA测序如何为患者找到精准靶向药?"
一项突破性研究利用AI技术(Logos)成功为本质无序蛋白质(IDP)设计出高亲和力的结合蛋白,攻克了EWS/FLI、间皮素等“不可成药”的癌症靶点。这项技术为开发全新的癌症靶向治疗药物,如针对尤文氏肉瘤和胰腺癌的新疗法,开辟了广阔前景。 Read More... "攻克癌症“不可成药”靶点:AI精准设计蛋白质,靶向EWS/FLI与间皮素"
最新研究揭示,部分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或可避免立即手术。8年随访数据显示,低风险DCIS患者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较低,生存率极高。本文深入探讨了主动监测作为个体化治疗新选择的可行性与风险分层依据。 Read More... "导管原位癌(DCIS)新认知:8年生存率超98%,部分患者或可避免手术"
每天喝牛奶会增加患癌风险吗?一项针对超51万中国人的大型研究发现,乳制品摄入与肝癌和乳腺癌风险呈正相关。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项重磅研究,并探讨如何在享受牛奶营养的同时,科学管理癌症风险。 Read More... "牛奶增加肝癌与乳腺癌风险?超51万中国人研究揭示真相"
KEYNOTE-B61研究证实,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透明细胞肾癌展现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生存获益。该方案的总缓解率达50.6%,中位总生存期为41.5个月,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标准。 Read More... "非透明细胞肾癌一线治疗:帕博利珠单抗与仑伐替尼组合疗效与副作用全解析"
鼻咽癌发生肝转移后如何选择治疗方案?研究表明,对于病灶局限的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生存希望。 Read More... "鼻咽癌肝转移:手术切除与TACE治疗,哪种方案生存率更高?"
BFR14临床研究最新数据显示,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效果显著,20年生存率达13%。携带Kit外显子11突变或实现转移灶完全切除的患者生存期翻倍,超过14年。了解伊马替尼的长期疗效、价格与购买渠道。 Read More...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20年随访揭示13%患者长期生存秘诀"
新型ADC药物SHR-A1904在针对CLDN18.2阳性晚期胃癌及胃食管交界癌的I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成果。研究证实其安全可控,并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患者带来新希望。了解其疗效、副作用及未来前景。 Read More... "胃癌新希望:ADC药物SHR-A1904临床试验结果公布,疗效与安全性如何?"
本文全面解析了2025年前列腺癌的最新诊疗策略,从精准诊断到个体化风险分层,重点介绍了阿比特龙、恩杂鲁胺等新一代药物及奥拉帕利等靶向治疗方案。了解这些前沿疗法如何改善患者生存期,以及相关药物的代购信息。 Read More... "前列腺癌治疗指南:阿比特龙、奥拉帕利等新药如何改变治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