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为何会产生耐药性?最新《Nature》研究揭示了关键蛋白NASP在乳腺癌、卵巢癌中的作用。靶向NASP有望成为克服PARP抑制剂耐药的新策略,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Read More... "奥拉帕利耐药怎么办?新研究发现NASP是逆转PARP抑制剂耐药的关键靶点"
我们汇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致力于为癌症患者创建一个全面且深入的知识平台。在这里,我们将详细探讨各种癌症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前沿技术,帮助患者全面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实践应用及新兴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此外,我们还将关注临床实践中的真实案例,结合临床数据和专家经验,为患者提供宝贵的见解与专业知识,进而提升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迎来新突破!WCLC会议公布多项临床研究数据,靶向DLL3和B7-H3的ADC与双抗药物,如Tarlatamab和Ifinatamab deruxtecan,在一线及后线治疗中展现出优异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Read More... "小细胞肺癌治疗新篇章:Tarlatamab、Ifinatamab等ADC与双抗药物临床数据解读"
最新研究揭示了儿童癌症父母心理压力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提升父母的自我效能感能有效减轻其内疚情绪,从而显著缓解因孩子患癌而引发的适应障碍症状。这一发现为家庭心理支持提供了新的干预方向,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挑战。 Read More... "新研究:提升自我效能感,打破儿童癌症父母的“适应障碍”困境"
全球首例CD99 CAR-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成人横纹肌肉瘤的案例报告。该创新疗法在一名难治性患者中展现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且副作用可控,为横纹肌肉瘤这一罕见癌症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希望和选择。 Read More... "横纹肌肉瘤治疗新希望:CD99 CAR-T细胞疗法首例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ACS Sens期刊新研究揭示了一种创新的仿生纳米平台,利用红细胞膜伪装技术,可高效捕获并精准定量细胞外囊泡(EVs)。该技术在乳腺癌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生物学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为液体活检领域带来新突破。 Read More... "红细胞膜仿生技术突破:高效捕获细胞外囊泡,革新癌症液体活检"
最新研究揭示,通过优化宫颈癌筛查策略,例如采用高危HPV检测,并结合高覆盖率的HPV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望将全球宫颈癌消除目标提前数年实现。了解最新的预防策略,守护女性健康。 Read More... "宫颈癌消除时间表出炉:优化筛查与HPV疫苗接种可提前10年实现目标"
癌症恶病质是导致晚期癌症患者体重急剧下降的元凶。最新研究发现,通过阻断迷走神经的异常信号,可以有效中止肺癌、胰腺癌等引起的致命消耗。一种新型无创神经调控疗法有望逆转肌肉萎缩,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Read More... "逆转癌症恶病质新突破:阻断迷走神经信号可有效遏制体重下降"
肾脏低级别嗜酸细胞瘤(LOT)是一种独特的肾肿瘤。最新研究通过分析20例LOT的临床病理及基因学数据,证实其具有惰性临床进程和与mTOR通路相关的基因变异(如MTOR、TSC1、ATM突变),支持将其归为独立的诊断类别,为精准诊断和未来治疗提供依据。 Read More... "深入解析肾脏低级别嗜酸细胞瘤:临床特征、病理诊断与mTOR通路基因变异"
最新1期临床研究证实,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PLD)联合异环磷酰胺对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显示出令人鼓舞的临床活性与可管理的毒性。该联合疗法的总体缓解率达到33.33%,疾病控制率为83.33%,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Read More... "软组织肉瘤新疗法: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异环磷酰胺1期研究疗效显著"
最新研究揭示,80%的宫颈癌高表达TROP2、组织因子或NECTIN4等ADC靶点,尤其在鳞癌和复发病灶中。这为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带来了新的靶向治疗希望,相关药物如戈沙妥珠单抗显示出巨大潜力。 Read More... "80%宫颈癌患者或受益!研究揭示TROP2等ADC新靶点在鳞癌和复发性肿瘤中的高表达"
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常用降脂药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克服胰腺癌的化疗耐药问题。在一项临床研究中,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超过70%的患者肿瘤标志物显著下降,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Read More... "阿托伐他汀新突破:联合化疗显著改善胰腺癌耐药,超70%患者获益"
最新研究揭示,通过阻断迷走神经异常信号,可有效逆转肺癌和胰腺癌患者的致命消耗(恶病质)。这种创新的神经调控疗法,未来或能通过无创设备实现,为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带来新希望。 Read More... "癌症恶病质新突破:阻断迷走神经信号可逆转肺癌、胰腺癌致命消耗"
复旦大学最新研究揭示了胃癌化疗耐药的关键机制。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CCT6A蛋白,增强了胃癌细胞对顺铂等化疗药物的抵抗力,并促进了肿瘤的代谢适应。这一发现为开发胃癌治疗新靶点提供了重要线索。 Read More... "攻克胃癌化疗耐药新思路:研究发现CCT6A是关键蛋白与潜在治疗靶点"
一项3期临床研究显示,三代EGFR-TKI利厄替尼在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面,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吉非替尼(20.7个月 vs 9.7个月),且安全性可控。了解利厄替尼的最新疗效、副作用及购买信息。 Read More... "利厄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肺癌:3期研究证实PFS翻倍,优于吉非替尼"
最新研究揭示,夫西地酸(FA)可通过靶向DDX6蛋白,有效逆转乳腺癌对阿霉素、紫杉醇等药物的化疗耐药性。这一发现为乳腺癌耐药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潜在的化疗增敏新策略,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Read More... "乳腺癌化疗耐药有新解!研究揭示夫西地酸可靶向DDX6逆转耐药"
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脊柱转移瘤的基因图谱。研究发现TP53、KEAP1、ESR1和MET等特定基因突变与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这为制定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Read More... "解码脊柱转移:基因检测如何预测肺癌、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
一项1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硼替佐米、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和地塞米松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展现出良好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该三联疗法的总缓解率高达86.7%,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Read More... "硼替佐米联合新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总缓解率高达86.7%"
中国科学家在《癌细胞》期刊发表重大发现:树突状细胞能分泌DNASE1L3清除肿瘤内的免疫抑制屏障,从而促进T细胞浸润并增强其抗癌活性,这为提高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全新策略。 Read More... "免疫治疗新突破!中国科学家揭示树突状细胞如何增强T细胞抗癌活性"
最新研究揭示了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联合化疗可有效克服晚期胰腺癌的耐药性。一项II期临床试验显示,该方案使超过70%的患者受益,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了解更多关于阿托伐他汀的价格和购买渠道。 Read More... "胰腺癌化疗耐药新突破:他汀类药物联合化疗显著提升晚期患者响应率"
最新研究发现,DNASE1L3靶点有望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新突破。该研究揭示了DNASE1L3+树突状细胞能通过降解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增强CD8+ T细胞功能,从而显著提升抗PD-1/PD-L1疗法的治疗效果,为癌症患者带来新希望。 Read More... "癌症免疫治疗新突破:新靶点DNASE1L3如何增强PD-1/PD-L1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