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ASLD肝癌研究前沿:为晚期肝细胞癌治疗带来新启示
202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即将汇集全球肝病领域的顶尖智慧,为肝癌患者带来最新的治疗希望。本文将为您精选三项关于晚期肝细胞癌(HCC)的关键研究摘要,深入探讨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二线治疗的策略以及靶向药物副作用的管理,旨在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线治疗新选择:STRIDE方案与“T+A”方案疗效大比拼
对于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而言,一线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STRIDE方案(单次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定期度伐利尤单抗)和“T+A”方案(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都是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两者孰优孰劣,缺乏直接的头对头比较数据。一项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索。
研究共纳入203例患者,结果显示:
- 疾病控制率:“T+A”方案的初始疾病控制率(72%)高于STRIDE方案(56%),这可能与贝伐珠单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有关。
- 长期生存获益:然而,在那些能够实现疾病控制的患者亚组中,STRIDE方案展现出更卓越的长期生存优势。与“T+A”方案相比,接受STRIDE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治疗持续时间(TOT)均显著延长。
结论:这项研究表明,虽然“T+A”方案可能带来更高的初始缓解率,但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STRIDE方案一旦起效,可能诱导更持久的免疫应答,为患者带来更长远的生存获益。在选择具体治疗方案时,患者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或使用MedFind AI问诊获取个性化建议。
免疫治疗失败后怎么办?TKI药物二线治疗效果评估
当一线“T+A”方案治疗失败后,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成为患者面临的又一难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常用的二线选择,但哪种TKI药物效果更好呢?一项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
该分析汇总了9项研究,共涉及907名在“T+A”方案进展后接受二线TKI治疗的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TKI二线治疗,包括仑伐替尼(Lenvatinib)、索拉非尼(Sorafenib)、瑞戈非尼(Regorafenib)和卡博替尼(Cabozantinib)。
主要发现:
- 总体疗效有限:TKIs作为二线治疗的总体临床获益较为有限,所有药物合并计算的中位总生存期(OS)约为11.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46个月。
- 药物间差异:虽然不同TKI药物在总生存期上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仑伐替尼(Lenvatinib)表现最佳,PFS为3.95个月,略长于其他几种药物。
结论:对于免疫治疗失败的患者,TKI药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后续治疗选择,其中仑伐替尼在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可能略有优势。患者在考虑二线治疗时,可以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价格和副作用。如需了解这些药物的海外代购信息,可访问MedFind靶向药代购平台。
副作用管理:如何降低仑伐替尼治疗的肝性脑病风险?
仑伐替尼是治疗肝癌的有效药物,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视,其中肝性脑病(HE)是一种可能导致治疗中断的严重不良事件。一项研究旨在找出导致HE的风险因素,并评估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脾肾分流是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脾肾分流且肝功能不佳(ALBI 2级)的高风险患者,研究者探索了使用利福昔明(Rifaximin)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效果。
研究亮点:
- 有效预防:在未使用利福昔明的高风险患者中,HE发生率高达66.6%;而在使用利福昔明后,这一比例显著下降至16.6%。
- 维持剂量:更重要的是,预防性使用利福昔明有助于患者维持更高的仑伐替尼药物剂量,从而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这项研究为仑伐替尼的副作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临床策略。对于存在特定风险因素的患者,通过积极的预防性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率,确保抗癌治疗的顺利进行。更多关于靶向药副作用管理的知识,可以在MedFind抗癌资讯版块中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