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为何聚焦不同类型的激素避孕药?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尤其在绝经前女性中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众多潜在风险因素中,激素避孕药的广泛使用一直备受关注。近期,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的一项重磅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不同激素避孕药与乳腺癌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关注自身健康的女性,以及希望了解最新抗癌资讯的朋友们来说,这项研究的结论值得深思。
预计到2040年,全球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例将突破300万。虽然激素避孕药在个体层面增加的风险可能较小,但在庞大的使用人群中,其公共卫生影响不容小觑。以往的研究大多将复合口服避孕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而对于其中关键成分——不同种类的孕激素——所带来的风险差异,学界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孕激素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可能刺激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其结构和活性的差异或将导致不同的乳腺癌风险。

瑞典大规模研究的关键发现
这项研究基于瑞典全国超过200万名13至49岁女性的登记数据,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队列分析。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
- 总体风险增加: 使用激素避孕药的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比(HR)为 1.24,这意味着风险总体上增加了24%。换算成绝对风险,大约是每7752名使用者中每年会多出1例乳腺癌病例。
- 不同类型风险各异: 复合型避孕药的风险比为1.12,而仅含孕激素的单一制剂风险比为1.21。
这些数据证实,激素避孕药的使用确实与乳腺癌风险的升高存在关联。对于已经确诊的癌症患者,及时获取有效的靶向药物是治疗的关键。MedFind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确保治疗的延续性。

图:研究期间瑞典激素类避孕药(HC)的处方模式
哪种孕激素成分风险更高?
本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明确了不同孕激素成分带来的风险差异。数据显示:
- 高风险组: 含有去氧孕烯(desogestrel)的口服制剂(HR 1.18-1.19)以及含有其活性代谢物依托孕烯(etonogestrel)的植入剂(HR 1.22),显示出较高的乳腺癌风险。
- 相对较低风险组: 含有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的复合口服药(HR 1.09)和宫内节育系统(HR 1.13),其相关风险相对较低。
- 未见显著风险增加: 注射用醋酸甲羟孕酮、依托孕烯阴道环以及含滴螺酮的复合口服制剂,在本次研究中未显示出与乳腺癌风险的显著关联。
此外,研究还发现乳腺癌风险与避孕药的使用时长呈现正相关,即使用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图:按激素类避孕药类型和配方划分的乳腺癌风险

图:按激素类避孕药使用情况分层的、不同年龄人群乳腺癌发病绝对风险
结论与建议:如何在风险与获益间权衡?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证实了激素避孕药与乳腺癌风险的关联,并首次大规模揭示了不同孕激素成分的风险差异。特别是含去氧孕烯和依托孕烯的制剂,其风险高于含左炔诺孕酮的制剂。这一发现为临床医生和女性在选择避孕方式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相对风险有所增加,但从个体角度看,绝对风险的增幅仍然较小。在评估风险时,也必须权衡激素避孕药在预防意外怀孕、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风险等方面的显著益处。因此,进行个体化的避孕咨询,综合考虑个人健康状况、家族史和生活方式,是做出最佳选择的关键。在做出任何医疗决策前,与专业人士沟通或使用可靠的辅助工具是明智之举。如果您对抗癌治疗有任何疑问,可以尝试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信息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