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特别是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KIs)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然而,对于III期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新辅助TKI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仍是临床研究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例IIIA期肺腺癌患者,在确诊为罕见的EGFR G719X突变后,通过创新性的化疗联合达可替尼新辅助靶向治疗,最终获得根治性手术机会并实现病理降期的成功案例。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为EGFR阳性晚期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再次强调了精准分子检测在优化治疗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EGFR突变与达可替尼:精准靶向治疗的基石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尤其在亚洲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其中,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是EGFR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然而,一些罕见EGFR突变,如G719X、S768I和L861Q,也对EGFR-TKIs表现出敏感性,特别是对第二代TKI。达可替尼(Dacomitinib)作为一种高选择性、不可逆的第二代EGFR-TKI,能够有效阻断人类EGFR家族所有成员的信号传导,对罕见突变患者展现出潜在的治疗价值。研究表明,达可替尼在携带主要罕见EGFR突变(G719X/S768I/L861Q)的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出可控的毒性和显著疗效,甚至对脑转移患者也表现出较强的治疗效果。
对于许多III期NSCLC患者而言,初诊时往往已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近年来,新辅助和辅助靶向治疗的兴起,为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新辅助靶向治疗在缩小原发肿瘤方面显著优于传统化疗,从而增加了患者符合根治性手术条件的可能性。本案例正是首次报道一例携带EGFR G719X突变的III期NSCLC患者,通过达可替尼新辅助靶向治疗后成功接受手术切除的宝贵经验。
EGFR G719X突变肺腺癌病例详解
一名54岁男性患者,有30年吸烟史,因持续咳嗽就诊。经增强CT和PET-CT扫描,发现右上叶肿块伴右肺门及纵隔侵犯,初步诊断为IIIA期肺腺癌(cT1cN2M0)。活检标本的二代测序(NGS)分析确认存在罕见的EGFR G719X突变,突变丰度为3.8%。由于存在淋巴结转移,初始肿瘤被多学科团队(MDT)评估为不可切除。
2023年5月,患者接受了2个周期的PC化疗(培美曲塞联合卡铂)联合达可替尼(30 mg)新辅助治疗。治疗后,胸部CT显示右上肺叶病灶及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达到部分缓解(PR)。同年7月,患者成功接受了电视胸腔镜右上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令人鼓舞:仅有10%的肿瘤细胞存活,且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降至ypT1bN0M0。术后,患者继续接受2个周期的PC化疗,并根据诊疗指南,持续接受达可替尼辅助靶向治疗2年。截至2024年9月末次随访,患者无不良事件或疾病进展,无进展生存期(PFS)已超过14个月。
▲图1 治疗过程中的代表性临床影像
▲图2 病灶及HE染色结果
新辅助靶向治疗的价值与未来展望
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策略复杂且具有高度异质性。本病例首次报道了针对EGFR G719X突变NSCLC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达可替尼的成功经验,为这一特殊患者群体提供了有前景的治疗选择。EGFR G719X突变约占所有EGFR突变的3%,被认为是罕见突变,且对第二代EGFR-TKI(如达可替尼)更为敏感。这种敏感性源于突变增加了ATP结合口袋的开放性,使其更容易与EGFR-TKIs结合。
既往研究已证实,新辅助靶向治疗能显著改善EGFR突变阳性IIIA期NSCLC患者的预后,尤其在肿瘤缓解率和毒性方面优于单纯化疗。尽管一些研究表明EGFR-TKI新辅助治疗可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缩小肿瘤体积,但病理降期并不常见。然而,本病例中观察到的病理降期,可能正是由于EGFR G719X突变对达可替尼的积极响应。这再次凸显了分子检测和生物标志物筛查在优化靶向新辅助治疗临床结局中的不可或缺性。
尽管本研究基于单病例,其结果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未来,我们需要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评估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在EGFR G719X突变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寻求海外靶向药代购或了解更多抗癌资讯的患者,可以访问MedFind的药品代购服务和抗癌资讯平台,获取专业的AI问诊服务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