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微创手术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pNEN)是一类罕见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和分化程度差异很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精细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这类肿瘤的重要选择。特别是对于分化良好的非功能性pNEN,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优先选择微创下的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即“胰腺实质保留手术”(Pancreas-Sparing Pancreatectomy, PSP)。
这种手术理念旨在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的胰腺组织,以降低术后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风险。目前,主流的微创方式包括腹腔镜胰腺实质保留手术(L-PSP)和机器人胰腺实质保留手术(R-PSP)。然而,关于这两种先进技术在治疗pNEN上的优劣对比,尤其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直接比较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将基于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深入探讨这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
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2月至2023年8月期间,接受胰腺实质保留手术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pNEN的45例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患者被分为机器人手术组(R-PSP组,9例)和腹腔镜手术组(L-PSP组,36例)。
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包括:
- 微创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术后并发症: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级)、临床相关术后胰瘘(CR-POPF)、胃延迟排空(DGE)、术后出血(PPH)等。
- 短期肿瘤学疗效:术后90天内的病死率。
研究结果: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对比
在纳入的45例患者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 微创效果与费用分析
研究数据显示,在微创效果方面,两种手术方式各有特点:
- 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 中转与输血:R-PSP组无中转开腹或术中输血病例;L-PSP组有2例因操作困难中转开腹,1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而输血,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住院时间与费用:机器人手术(R-PSP)组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L-PSP)组(P<0.001),且术后住院时间也显著更长(P<0.05)。这与机器人手术本身高昂的设备使用成本有关。
2. 术后并发症与安全性
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虽然各类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仍观察到一些重要趋势:
- 严重并发症:R-PSP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级),而L-PSP组有4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需要额外的手术、内镜或放射干预。
- 常见并发症:两组均有术后胰瘘(CR-POPF)和腹腔感染的发生,R-PSP组的发生率(均为22.22%)相对较高,可能与局部剜除后创面不规则有关。
- 再入院情况:R-PSP组无30天内再入院患者,而L-PSP组有5例因并发症再入院。
这些结果提示,尽管机器人手术可能伴随较高的特定并发症风险,但其在降低严重并发症、避免二次干预方面可能具有潜在优势。这得益于机器人系统提供的三维高清视野和高精度操作,有助于更精细地完成血管缝合与组织处理。
3. 短期肿瘤学疗效
在短期生存方面,两组患者术后90天内的病死率均为0。这表明,对于经过严格筛选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机器人和腹腔镜胰腺实质保留手术在短期内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机器人手术(R-PSP)和腹腔镜手术(L-PSP)都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方案。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在于其高精度的操作可能降低严重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但其劣势是显著更高的手术费用和更长的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则在成本效益方面更具优势。
患者和医生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综合考虑肿瘤的具体情况、外科医生的技术熟练度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手术是治疗局限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手段,而对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您想了解更多前沿的治疗方案或需要AI问诊服务,MedFind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量的回顾性分析,且随访时间较短,未来仍需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