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而言,准确评估预后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关键。近期发表在《Blood Advances》杂志上的一项基于III期MCL0208临床试验(NCT02354313)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一个可能影响MCL患者生存期的新因素: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 CH),特别是大型克隆的存在。
该研究关注的是接受了标准化学免疫疗法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后,进一步接受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商品名:瑞复美/Revlimid)维持治疗或观察的初治MCL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过中位7年的随访后,与没有髓系克隆性造血的患者(n = 220)相比,存在大型克隆性造血克隆(变异等位基因频率 [VAF] ≥ 10%;n = 8)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更高(HR, 2.93; 95% CI, 1.36-6.31; P = .006),死亡风险也更高(HR, 3.02; 95% CI, 1.21-7.55; P = .018)。
此外,研究还发现,与存在小型克隆(VAF < 10%;n = 26)或无克隆的患者相比,存在大型克隆的患者在ASCT后达到血液学恢复所需的时间更长(P = .026)。
研究作者指出:“我们的数据显示,大型克隆性造血克隆可能与MCL患者的不良临床预后相关,这是首次在MCL中观察到这一现象。”
MCL0208研究设计概览
MCL0208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意大利主导的研究,旨在评估初治MCL患者的治疗策略。入组患者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且无临床上显著的合并症。
所有患者首先接受了3个周期的R-CHOP21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诱导治疗,随后进行大剂量化疗(环磷酰胺 4 g/m²;阿糖胞苷 2 g/m² 每3小时一次,持续3天)和ASCT预处理方案(BEAM或FEAM,包含卡莫司汀或福莫司汀、足叶乙苷、阿糖胞苷、美法仑)。ASCT后,达到血液学完全恢复并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组(15 mg,每28天周期的第1至21天服用)或观察组,维持治疗/观察期均为24个月。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无事件生存期、完全缓解(CR)率、总缓解率、安全性和生活质量。
为了进行本次克隆性造血的分析,研究人员在基线时以及ASCT后12个月内收集了未分选的骨髓和外周血样本,并通过新一代测序(NGS)技术评估了髓系克隆性造血情况。
在总分析人群中,基线中位年龄为57岁(范围32-66),78%为男性。大多数患者具有经典组织学特征(92%),Ki67指数小于30(71%),乳酸脱氢酶水平正常或低于正常上限(70%),MCL国际预后指数(MIPI)低危(62%),ECOG体力状态评分为0(77%)。94%的患者为IV期疾病。
一半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来那度胺组(52%),72%的患者在ASCT后进行了随机分组。在接受ASCT的222名患者中,91%在ASCT后达到了CR。
进一步的疗效数据分析
研究的进一步分析显示,虽然存在任何髓系克隆性造血并未显著影响PFS(P = .457)或OS(P = .514),但在对年龄、性别、MIPI评分、Ki67、肿块大小、骨髓受累和母细胞亚型等因素进行倾向性评分调整后,存在大型克隆的患者与无髓系克隆性造血的患者相比,PFS仍然显著缩短(HR, 2.27; 95% CI, 1.03-5.01; P = .042),并且OS也呈现出更差的趋势(HR, 1.87; 95% CI, 0.71-4.87; P = .203)。
研究作者总结道:“总而言之,我们的发现通过动态描绘这些患者的髓系克隆性造血图谱,为MCL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见解。我们提出,大型髓系克隆性造血克隆可能在淋巴瘤进展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潜在地影响患者的治疗结果。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努力阐明髓系克隆性造血如何影响肿瘤微环境,并最终影响MCL细胞的生存及其对治疗的反应。”
这项研究强调了在MCL患者中评估克隆性造血状态的潜在临床意义,尤其是在接受ASCT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的患者中。对于正在寻求最新抗癌药和靶向药治疗方案的患者及家属,了解这些前沿研究信息至关重要。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寻找海外上市的来那度胺或其他套细胞淋巴瘤治疗药物,了解其价格或哪里购买,可以考虑通过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获取。同时,面对复杂的病情和治疗选择,您也可以利用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进行初步咨询,或查阅MedFind抗癌资讯平台提供的丰富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以便更好地了解疾病和可能的治疗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