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许多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或康复后,会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即使充分休息也无法缓解。这并非普通的劳累,而是“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影响治疗的持续性和效果。为了更规范、有效地管理CRF,国内专家结合最新循证证据,制定了首部《癌因性疲乏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综合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癌因性疲乏(CRF)?
癌因性疲乏(CRF)是指由癌症本身或其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引起的一种持续的、主观的疲乏感或疲惫感。这种疲劳与近期的活动量不成正比,通过休息也难以得到有效缓解。研究显示,约65%的癌症患者会经历CRF,部分患者的疲劳感甚至在治疗结束后仍会持续数月乃至数年。
如何诊断和评估CRF?
CRF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临床表现。根据国际标准,如果在过去一个月内,连续两周以上几乎每天都感到显著疲劳,并伴有以下至少5种症状,就可能被诊断为CRF:
- 全身乏力或肢体沉重感
- 注意力难以集中
- 对事物失去兴趣,情绪低落
- 失眠或嗜睡,但睡后精力未恢复
- 完成日常活动变得困难
- 短期记忆力减退
临床上,医生通常会使用一个简单的0-10分数字评分量表对疲劳程度进行筛查(0为无疲劳,10为最严重的疲劳)。4分及以上即为中度至重度疲劳,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干预。
CRF的综合治疗策略:中西医结合的力量
新版指南强调,治疗CRF的目标是多维度的,不仅要缓解身体的疲劳,还要关怀患者的心理、社会和精神健康。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能够整合各自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 西医治疗:精准缓解症状的药物选择
虽然目前尚无专门针对CRF的特效药,但一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 精神兴奋药物:如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被推荐用于缓解CRF。而莫达非尼(Modafinil)可能对重度CRF患者有效,但对轻中度患者效果尚不明确。
- 皮质类固醇药物:如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可能对缓解特定情况(如瑞戈非尼导致)的疲劳有帮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 改善贫血类药物:对于因贫血导致的疲劳,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或阿法达贝泊汀(Darbepoetin alfa)等药物纠正贫血是首选。
- 其他药物: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可能对晚期癌症患者的CRF有缓解作用。
2. 中医治疗:辨证论治与特色疗法
中医将CRF归为“虚劳”范畴,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 中药汤剂与中成药:根据气血亏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等不同证型,选用归脾汤、参芪地黄汤、八味肾气丸等经典方剂加减治疗,或使用贞芪扶正颗粒、复方阿胶浆等中成药。
- 中医外治法:针灸与按摩:针刺足三里、关元等穴位,以及专业的推拿按摩(NCCN指南Ⅰ级推荐)能有效改善疲劳、焦虑和睡眠。
- 艾灸与足浴:艾灸神阙、气海等穴位,或使用中药足浴,可以温通经络,振奋阳气,缓解疲劳。
3. 非药物干预:重塑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调整是管理CRF的基石,也是NCCN指南高度推荐的干预措施。
- 运动疗法:规律的体育锻炼是缓解CRF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推荐进行步行、游泳等耐力训练,以及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中低强度运动。
- 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心理教育被证实能有效帮助患者调整对疲劳的认知,改善情绪,从而减轻疲劳感。
- 饮食与营养:制定个体化的营养计划,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中医的药膳,如黄芪粥、山药枸杞汤等,也能起到补中益气、改善营养状况的作用。
如何管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部分西药可能会带来头晕、恶心、失眠等不良反应。指南建议,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例如:
- 头晕:可联合针灸治疗。
- 恶心呕吐:可使用中药穴位贴敷(如内关穴)。
- 睡眠障碍:可尝试芳香疗法、穴位按摩或安神助眠的药膳。
结语
癌因性疲乏虽然普遍且令人困扰,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的评估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包括药物、中医、运动、心理和营养等多方面的干预,绝大多数患者的疲劳症状都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如果您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方案或相关药物仍有疑问,不妨尝试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更个性化的专业信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