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的“难言之痛”:口腔黏膜炎
鼻咽癌(NP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放疗是其核心治疗方式。然而,放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常常引发一种令人痛苦的副作用——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AROM)。尤其对于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出现严重(3级及以上)口腔黏膜炎的比例高达40%-50%。这种炎症不仅带来剧烈疼痛和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因无法进食或剧痛而被迫中断治疗,从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
口腔微生态失衡:问题的根源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口腔微生态的平衡与AROM的发生密切相关。放疗会破坏口腔黏膜的天然屏障,导致某些细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A),异常增殖,从而加剧黏膜的炎症反应。由于鼻腔和口腔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定居点”,控制这些部位的细菌数量,可能成为减轻口腔黏膜炎的关键。
莫匹罗星(Mupirocin)是一种常用于皮肤感染的局部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基于此,一项创新的临床研究应运而生,旨在探索通过鼻腔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能否有效控制细菌,进而预防和减轻鼻咽癌患者的放疗之苦。
JAMA Oncology重磅研究:莫匹罗星的疗效验证
2025年8月7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发表了由江西省肿瘤医院李金高、卢天柱教授团队主导的一项3期随机临床试验。该研究为鼻咽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研究共纳入176名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
- 细菌去定植组(BD组):在标准护理基础上,联合使用莫匹罗星鼻腔软膏。
- 对照组:仅接受标准护理(包括常规口腔护理和生理盐水鼻腔冲洗)。
BD组的患者在放疗前3天开始,每天两次在鼻腔涂抹莫匹罗星软膏,连续使用5天后休息1周,如此循环直至放疗结束。
研究结果:简单干预带来显著获益
1. 严重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减半
研究的主要终点数据显示,使用莫匹罗星的BD组,严重AROM的发生率仅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7%。这意味着,通过简单的鼻腔涂抹,严重副作用的风险降低了近一半(相对风险0.48)。
2. 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在生活质量方面,BD组患者的口腔疼痛和吞咽困难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他们的疼痛评分和吞咽困难评分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更高。
3. 有效抑制“罪魁祸首”细菌
微生物分析证实了莫匹罗星的作用机制。治疗后,BD组患者鼻腔和口腔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率均大幅下降,远低于对照组水平。这表明,通过鼻腔去定植,成功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度生长,从而减轻了其对口腔黏膜的损害。
4. 安全性良好
整个研究过程中,未观察到与莫匹罗星使用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证明了该方案的良好安全性。
结论与启示
这项研究首次证实,通过使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的莫匹罗星鼻腔软膏进行细菌去定植,可以有效且安全地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严重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和吞咽功能,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极具价值的辅助治疗方案。
这项发现不仅为AROM的防治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新策略,也揭示了鼻腔菌群对口腔微生态的重要影响,为未来通过调控微生态来管理癌症治疗副作用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有效管理治疗副作用是确保癌症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如果您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类似的困扰,或希望了解更多前沿的治疗与辅助方案,可以通过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