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日益多样且有效,包括手术(前列腺切除术)、放疗以及药物治疗(如抗雄激素治疗)。然而,这些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其中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是许多患者面临的困扰,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勃起功能障碍在前列腺癌治疗后非常普遍,且可能在治疗结束后的数年内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加重。除了生理上的影响,它还常伴随性欲减退、射精和性高潮功能改变,甚至影响患者与伴侣的关系。这些问题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生理、心理以及治疗本身带来的医源性因素。遗憾的是,许多受勃起功能障碍困扰的前列腺癌患者并未获得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在这种背景下,体育活动和运动作为一种潜在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因其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益处而备受关注。运动不仅可以通过生理效应抵消抗雄激素治疗可能导致的身体女性化和肌肉萎缩,还能通过改善情绪、增强自信心来维护患者的性欲和男性认同感。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的发现
为了科学评估运动对前列腺癌治疗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单中心、平行分组的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旨在比较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单独进行或结合心理性教育和自我管理干预,简称PESM)与标准护理在改善前列腺癌患者性功能方面的效果。
研究招募了112名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接受过放疗、前列腺切除术或抗雄激素治疗,且存在性功能障碍(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评分低于8分)的男性患者。排除标准包括未保留盆腔神经的前列腺切除术、完成肿瘤治疗已超过12个月或已规律进行体育活动者。
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三个组:运动组(39人)、运动+PESM组(36人)或对照组(37人)。运动组和运动+PESM组的参与者在专业监督下,每周进行三次抗阻和有氧运动,持续六个月。对照组则维持其日常活动水平。
运动显著改善勃起功能及身体状况
研究结果令人鼓舞。在为期六个月的干预后,与标准护理组相比,单纯运动组患者的IIEF评分平均提高了约3.5分(P=.04),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改善。这意味着规律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缓解前列腺癌治疗后的勃起功能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心理性教育和自我管理(PESM)的干预并未带来额外的益处,运动+PESM组与对照组的IIEF评分差异不显著(-0.2分,P=.60)。
除了性功能,运动还带来了其他积极的身体变化。与标准护理组相比,运动组患者的体脂量显著减少,从椅子站起的能力增强,并且上肢和下肢的肌肉力量均有所提升。
亚组分析进一步显示,运动对勃起功能的改善效果在接受放疗和抗雄激素治疗的患者中更为明显,优于接受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此外,基线IIEF评分较低(即勃起功能障碍更严重)的患者从运动中获益最大,无论是在性欲改善还是整体满意度方面。
这项随机试验有力地证实了在前列腺癌治疗后12个月内开展肌肉锻炼计划对改善性功能的价值。规律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形象自我认知,也可能通过此途径对性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这项研究存在单中心、样本量相对较小等局限性,但其关于性功能的显著结果和良好的参与者依从性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康复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人员建议,将体育锻炼纳入前列腺癌治疗后改善性功能的综合治疗措施中。
面对前列腺癌治疗带来的挑战,患者往往需要全面的支持和信息。除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获取可靠的疾病和治疗信息也至关重要。如果您正在寻找关于癌症治疗、药物信息或希望获得专业的AI问诊服务,可以访问MedFind网站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