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诊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而言,寻找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近期发表在《JAMA Oncology》杂志上的一项非随机II期临床研究(NCT04788472)带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采用达沙替尼(Dasatinib)作为诱导治疗,随后序贯进行CAR T细胞疗法,再辅以达沙替尼维持治疗的策略,在这些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
研究设计与治疗方案
这项单臂研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纳入了经诊断为B细胞ALL、且伴有Ph染色体阳性、BCR/ABL1融合基因,以及白血病细胞CD19和CD22阳性的成年患者(年龄≥18岁)。
研究方案分为几个阶段:
- 诱导治疗:所有患者首先接受为期两周的诱导治疗,方案包括长春地辛、地塞米松以及每日100 mg的连续达沙替尼。
- 序贯CAR T细胞疗法: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的患者,序贯接受靶向CD19的CAR T细胞疗法,随后接受靶向CD22的CAR T细胞疗法。CAR T细胞输注前进行淋巴清除预处理(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
- 维持治疗:所有患者接受每日100 mg的单药达沙替尼维持治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CD19靶向CAR T细胞治疗后的完全分子学缓解(CMR)率,次要终点包括CD22靶向CAR T细胞治疗后的CMR率、无白血病生存期(LFS)、总生存期(OS)以及安全性。
主要疗效数据
共有28名患者入组研究。经过两周的诱导治疗,所有28名患者均达到100%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其中,25%的患者达到了完全分子学缓解(CMR)。
在接受CD19靶向CAR T细胞治疗后(27名患者),完全分子学缓解(CMR)率显著提升至85%(95% CI, 66%-96%),远超预设的临界值,证明了该疗法的有效性。随后,25名患者完成了CD22靶向CAR T细胞治疗,CMR率达到76%(95% CI, 55%-91%)。
中位随访时间为23.9个月(范围:7.3-47.7)。数据显示,仅报告了两例血液学复发,这两名患者均伴有基线IKZF1基因缺失,并最终死于疾病进展。在数据截止日期(2025年2月10日),78%的患者仍处于CMR状态。
生存分析显示,2年总生存率(OS)为92%(95% CI, 82%-100%),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LFS)为92%(95% CI, 80%-100%)。值得注意的是,伴有基线IKZF1基因缺失的患者,其OS和LFS率(均为66.7%)显著低于无IKZF1缺失的患者(均为100%),提示IKZF1缺失可能是不良预后因素。
安全性评估
研究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可接受。最常见的3级或更高级别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这被认为与诱导治疗和淋巴清除预处理相关。在52次CAR T细胞治疗中,报告了21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均为1级,未发生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作者总结指出,这项试验结果表明,CAR T细胞疗法与达沙替尼(Dasatinib)的联合应用作为初诊Ph+ ALL成年患者的一线治疗,具有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尽管研究存在随访时间较短和样本量相对较小的局限性,但这些初步结果为Ph+ AL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人员强调,需要持续监测并开展更大规模的未来研究,以进一步验证这一联合策略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对于需要获取达沙替尼(Dasatinib)等靶向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海外靶向药代购渠道了解更多信息。如果您对个性化治疗方案或药物信息有疑问,可以尝试使用AI问诊服务进行初步咨询。更多关于癌症诊疗指南、药物信息等抗癌资讯,可以在MedFind网站上找到。
参考文献
Zhang M, Fu S, Feng J, et al. Dasatinib and CAR T-cell therapy in newly diagnosed 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Published online April 17, 2025. doi:10.1001/janaoncol.2025.0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