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的肺癌类型,尤其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尽管初始治疗效果可能较好,但复发率高,长期生存仍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依赖化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种癌症中展现出显著疗效,那么对于ES-SCLC,将免疫治疗与化疗结合,能否带来更好的结果呢?
一项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真实世界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与单纯化疗相比,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结局,且并未显著增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的发生频率。
研究设计与患者情况
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中国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349例ES-SCLC患者数据。其中,173例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176例患者接受了单纯化疗。
符合条件的患者需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SCLC,并根据VA肺癌研究组的2期分期系统和AJCC第8版TNM分期系统确认为ES-SCLC。他们接受了一线含铂化疗(依托泊苷联合卡铂或顺铂),部分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了免疫治疗。研究排除了有第二原发肿瘤、自身免疫病、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或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联合治疗组使用的免疫药物包括:斯鲁利单抗(达攸同,Serplulimab,Hetronifly)、阿替利珠单抗(泰圣奇,Atezolizumab,Tecentriq)或度伐利尤单抗(英飞凡,Durvalumab,Imfinzi),联合依托泊苷和卡铂(EC)或顺铂(EP)方案。单纯化疗组则接受标准的EC或EP方案。
对于希望了解或获取这些海外创新抗癌药物(如斯鲁利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的患者,可以通过海外购药渠道进行咨询和获取。
生存获益显著提升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显示:
- 总生存期(OS):联合治疗组的中位OS为14.9个月(范围3.4-67.3),而单纯化疗组为11.9个月(范围3.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即使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联合治疗的优势依然存在。联合治疗组的1年、2年、3年OS率分别为62.4%、42.8%和19.5%,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0.2%、20.8%和9.6%(P = .0054)。然而,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联合治疗组的OS获益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HR=1.00 vs 1.193,P=.119)。
- 无进展生存期(PFS):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为5.4个月(范围1.6-43.6),显著长于单纯化疗组的3.8个月(范围1.1-32.6)。1年PFS率分别为18.6%和4.3%(P <.0001)。多变量分析显示,联合治疗显著改善了PFS(HR=1.466,P <.001)。
此外,联合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9.4%(完全缓解CR 2.3%,部分缓解PR 67.1%),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6.8%(CR 1.1%,PR 55.7%)(P = .000)。
安全性对比: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联合治疗组的TRAEs发生率为83.8%,其中化疗相关不良事件占45.1%,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占38.7%。单纯化疗组的TRAEs发生率为79.0%。
1/2级TRAEs在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中分别占59.5%和60.2%。3/4级TRAEs分别占24.3%和18.2%。两组均未观察到5级TRAEs。总体而言,联合治疗并未显著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χ² = 1.347, P = .246)。
预后因素分析
多变量分析显示,转移灶数量和ECOG体力状态是影响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转移灶越多、ECOG评分越高(体力状态越差),预后越差。
结论与展望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的结果支持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优势。研究表明,与单纯化疗相比,联合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提高客观缓解率,且安全性可控,不良事件未显著增加。
研究作者指出,尽管ES-SCLC患者的预后普遍较差,但这项研究证明了联合治疗的潜力。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耐药机制和生物标志物,以优化治疗策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面对复杂的癌症治疗决策,患者和家属往往需要专业的指导。除了获取药物信息,利用AI问诊服务可以帮助初步梳理病情和治疗方向,辅助患者更好地与医生沟通。
更多关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信息、药物详情或诊疗指南,可以在抗癌资讯平台上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