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黑色素瘤和肺癌伴有脑转移的患者来说,脑转移是治疗中的一大挑战。近年来,免疫疗法和立体定向放疗(Radiosurgery)在控制脑转移方面显示出良好效果。然而,将这两种强大的治疗手段结合使用时,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一项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最新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方法与关键发现
这项研究分析了288名患有黑色素瘤或肺癌并伴有脑转移的患者的治疗结果。这些患者都接受了立体定向放疗。根据接受的免疫疗法类型,患者被分为三组:
- 82名患者接受了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联合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的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 129名患者接受了单一免疫疗法。
- 77名患者未接受免疫疗法。
研究人员惊人地发现,对于在接受立体定向放疗后4周内接受免疫疗法的脑转移患者,发生放射性坏死(Radiation Necrosis,即脑组织损伤)的风险几乎翻倍。在接受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并同期接受放疗的患者中,有25.9%出现了有症状的脑组织炎症和损伤。相比之下,接受单一免疫疗法联合放疗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12.3%,而未接受免疫疗法的患者中为13.7%。
这项研究强调,如果在立体定向放疗和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之间间隔超过4周,放射性坏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风险水平与接受单一免疫疗法或未接受免疫疗法的患者相似。
研究结论与临床意义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杜克大学医学院放射肿瘤学、神经病学和病理学助理教授Zachary J. Reitman博士指出:“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在立体定向放疗后4周内接受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存在一个此前未被充分认识的脑组织损伤风险。”他补充说:“识别这一风险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使用这些疗法,在最大化肿瘤控制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发现能帮助改善脑转移患者接受放疗后的生存率。研究主要作者、杜克癌症研究所放射肿瘤学助理教授Eugene J. Vaios博士强调:“我们发现,在接受立体定向放疗后12个月内出现有症状脑组织损伤的患者,生存期明显更差。”他表示,未来的研究计划探索减少组织损伤的方法,例如通过优化治疗顺序,并开发预测算法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指导治疗选择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咨询。
获取先进抗癌药物与信息
对于需要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先进免疫疗法或靶向药的患者而言,获取途径和成本常常是巨大的挑战。了解这些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潜在副作用以及如何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使用至关重要。如果您正面临海外购药的需求,或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特定抗癌药(如靶向药、免疫疗法)的信息,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
同时,面对复杂的癌症治疗方案和药物信息,患者往往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帮助。除了获取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抗癌资讯,利用AI问诊服务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选项,辅助与医生沟通。
这项研究提醒临床医生和患者,在为脑转移患者制定联合治疗方案时,需要仔细权衡免疫疗法与放疗的潜在益处与风险,特别是治疗时机的选择。通过更精细化的治疗策略,有望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