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疗领域,每一次突破都为患者点燃新的希望。近期,在2025年9月举行的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上,一项名为FOCUS-I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展示了第三代EGFR靶向药伏美替尼(Firmonertinib)联合第一代药物埃克替尼(Icotinib)在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中的卓越疗效,尤其在脑转移控制方面表现突出,为众多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肺癌靶向治疗的挑战与联合策略的曙光
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尤其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尽管以奥希替尼(Osimertinib)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但耐药性仍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中,C797S突变是导致第三代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令人振奋的是,研究发现第一代EGFR-TKI对无T790M突变的C797S突变肿瘤依然有效,而第三代药物则能有效克服第一代药物耐药后出现的T790M突变。这种独特的互补作用机制为联合使用一代和三代EGFR-TKI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望延缓或克服耐药,从而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FOCUS-I研究设计:探索双靶向新路径
FOCUS-I研究(注册号:ChiCTR2000030151)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伏美替尼(Firmonertinib)联合埃克替尼(Icotinib)作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42例未经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接受伏美替尼(80mg每日一次)联合埃克替尼(125mg每日三次)治疗。患者基线特征显示,超过半数(66.7%)的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这使得该研究对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疗效显著:ORR高达95.2%,脑转移控制期超2年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4.3个月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 全身疗效方面:客观缓解率(ORR)高达95.2%(40/42),所有患者均实现疾病控制(DCR=100%)。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21.9个月(95%CI:20.0-24.2)。
- 12个月PFS率为100%,18个月PFS率为77.3%。
- 所有患者肿瘤均缩小,靶病灶中位最大缩小率达44.8%。
- 脑转移控制方面(研究亮点):中位中枢神经系统无进展生存期(CNS PFS)长达24.2个月。
- 12个月和18个月CNS PFS率分别为100%和85.9%。
- 在16例可评估CNS疗效的患者中,15例观察到颅内确认反应(1例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研究期间未报告颅内疾病进展。
亚组分析进一步显示,Ex19del突变患者的PFS和CNS PFS均显著优于L858R突变患者,这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多依据。
安全性良好:患者耐受性高
在安全性方面,FOCUS-I研究结果同样令人满意。所有患者均报告至少1项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但仅有11.9%的患者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更重要的是,研究期间无治疗相关死亡、无治疗中断、无剂量调整,表明伏美替尼联合埃克替尼的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患者耐受性高。
展望未来:肺癌治疗的新希望
FOCUS-I研究的结论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带来了令人鼓舞的新思路。这种“双靶向联合”策略的独特优势在于:
- 协同作用机制: 一代和三代EGFR-TKI的互补作用有望有效延迟或克服耐药。
- 卓越的脑转移控制: 长达24.2个月的中位CNS PFS为脑转移患者提供了更长的疾病控制时间,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 广泛适用性: 对不同EGFR突变类型(Ex19del和L858R)均显示出良好疗效。
- 良好安全性: 不良反应可控,不影响治疗依从性。
尽管FOCUS-I是一项单臂II期研究,其结果仍需更大规模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然而,这一创新联合策略无疑为EGFR突变肺癌患者,特别是伴有脑转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随着个性化医疗的不断发展,这种策略有望成为未来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助力实现“将肺癌变为慢性病”的目标。
对于希望了解更多创新靶向药信息或寻求海外购药途径的患者及家属,MedFind提供专业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帮助您获取所需的药品。同时,您也可以通过AI问诊服务或查阅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抗癌资讯,获取全面的抗癌知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