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尽管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带来了显著疗效,但耐药性仍是治疗中的一大挑战。面对这一困境,医学界不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近日,一款名为izalontamab brengitecan(亦称iza-bren或BL-B01D1)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潜力,为既往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N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izalontamab brengitecan:创新ADC机制解析
izalontamab brengitecan是一款“first-in-class”的EGFR × HER3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它巧妙地结合了靶向EGFR和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并通过一个稳定的四肽可裂解连接子,将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精准递送至癌细胞。这种独特的机制旨在克服传统TKI的耐药问题,通过双重靶向和细胞毒性药物的协同作用,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临床研究揭示显著疗效
在两项针对实体瘤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中,共纳入了746名实体瘤患者,其中171名为EGFR突变NSCLC患者。研究结果在2025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公布,显示izalontamab brengitecan单药治疗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可管理的安全性。
尤其是在一个接受过EGFR TKI治疗但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亚组(n=50)中,采用“每3周给药,第1天和第8天给药”方案(剂量2.5 mg/kg)的患者,其客观缓解率(ORR)高达66%(95% CI = 51.2%–78.8%),疾病控制率(DCR)达到90%(95% CI = 78.2%–96.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3.7个月(95% CI = 5.5–19.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2.5个月(95% CI = 6.9–18.0个月)。在随访20.5个月时,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但12个月和18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高达80.3%和69.2%。这些数据表明,izalontamab brengitecan在EGFR突变NSCLC患者中具有持久的疗效,无论EGFR突变亚型如何,均表现出相似的疗效。
安全性概览:可控且耐受
在安全性方面,izalontamab brengitecan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多为血液学毒性,且多数为3级或更低。最常见的血液学TRAEs包括贫血(90.6%)、白细胞减少症(80.7%)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8.4%)。非血液学事件包括恶心、脱发和乏力。所有3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事件均可通过标准支持性治疗有效管理。仅有1.2%的患者因TRAE停止治疗,且未观察到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这些数据表明,该药物的安全性特征良好,患者耐受性高。
未来展望与患者选择
目前,izalontamab brengitecan作为单药治疗在第三代EGFR 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的III期注册性研究正在中国进行中,有望进一步验证其临床价值。这项研究的成功将为全球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对于寻求海外创新靶向药的癌症患者,了解最新的药物信息和获取渠道至关重要。MedFind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专业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确保患者能及时获取所需的创新药物。同时,MedFind还提供AI问诊服务和全面的抗癌资讯,助您做出明智的治疗决策,共同对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