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肺癌作为全球头号癌症杀手,其治疗方式在精准医学的推动下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约80%,而针对特定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已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相较于传统化疗,靶向药物显著提升了携带敏感突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然而,除了EGFR、ALK等常见靶点,肺癌中还存在许多“罕见靶点”,这些突变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同样拥有高效的靶向药物。本文将依据最新的2025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为您详细梳理MET、BRAF、KRAS及ROS1等关键罕见靶点的治疗现状与药物选择。
一、MET异常:精准打击肺癌的“多面手”
MET基因异常主要包括MET 14号外显子(METex14)跳跃突变、MET基因扩增和MET蛋白过表达。在中国NSCLC患者中,METex14跳跃突变的发生率约为0.9%-2.0%。
获批靶向药物:
针对METex14跳跃突变,目前已有多种高效靶向药物获批,包括卡马替尼(Capmatinib)、特泊替尼(Tepotinib)、赛沃替尼(Savolitinib)、谷美替尼(Glumetinib)和伯瑞替尼(Bozitinib)。2025年CSCO指南已将这5种药物全部列为一线及后线治疗的I级推荐。
- 一线治疗: 客观缓解率(ORR)高达57%-7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7-14.5个月。
- 二线及以上治疗: ORR为44%-70%,中位PFS为5.5-11个月。
对于MET扩增或过表达,尤其是在EGFR-TKI耐药后出现的继发性MET扩增,联合用药方案(如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或MET抑制剂单药治疗(如卡马替尼、特泊替尼)也显示出良好效果。患者在考虑这些前沿治疗方案时,常常会关心药物的获取渠道和价格,MedFind等专业平台可提供相关信息咨询与代购服务。
二、BRAF突变:V600E与非V600E的差异化治疗
BRAF突变在NSCLC中的发生率约为1.5%-5.5%,其中BRAF V600E是最常见的亚型,约占一半。
BRAF V600E突变治疗方案:
2025 CSCO指南I级推荐达拉非尼(Dabrafenib)联合曲美替尼(Trametinib)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该联合方案在中国人群中表现尤为出色,一线治疗ORR高达75%,疾病控制率(DCR)达95%。
此外,新组合康奈非尼(Encorafenib)联合比美替尼(Binimetinib)也展现了潜力,初治患者ORR达75%,已被指南纳入一线治疗的III级推荐。
BRAF非V600E突变:
对于非V600E突变,目前尚无标准的靶向治疗方案。治疗选择需根据具体的突变亚型(激活型或非激活型)来决定,部分患者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更多。因此,精准的基因检测对于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三、KRAS G12C突变:从“不可成药”到靶向新时代
KRAS曾被认为是“不可成药”的靶点,但针对其最常见亚型G12C的抑制剂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中国NSCLC患者中,KRAS突变率约10%,其中G12C占39%。
获批及在研靶向药物:
目前,KRAS G12C抑制剂主要用于二线及后线治疗。2025 CSCO指南新增I级推荐氟泽雷塞和格索雷塞,并推荐阿达格拉西布(Adagrasib)。近期,戈来雷塞也已在国内获批上市,其确认ORR为47.9%,DCR高达86.3%。
此外,D3S-001等新药在临床试验中也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有望为KRAS G12C突变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随着越来越多药物进入市场,患者对于如何选择、在哪里购买这些新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四、ROS1融合:新一代TKI带来治疗格局改变
ROS1融合阳性在NSCLC中的发生率约为1.0%-3.4%,常见于年轻、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
CSCO指南推荐药物更新:
2025 CSCO指南对ROS1靶向治疗进行了重大更新:
- 一线治疗: 在恩曲替尼(Entrectinib)和克唑替尼(Crizotinib)的基础上,新增他雷替尼(Taletrectinib)和安奈克替尼为I级推荐,并将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也上调至I级推荐。
- 二线治疗: 对于耐药后广泛进展的患者,新增他雷替尼和瑞普替尼作为I级推荐。
特别是他雷替尼,近期已在美国和中国相继获批用于一线和后线治疗。研究证实,它无论对初治还是经治患者均有显著且持久的疗效,尤其对脑转移和G2032R等耐药突变具有强大的活性,且安全性良好。
结语
肺癌罕见靶点的研究和新药开发日新月异,为越来越多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从MET、BRAF到KRAS、ROS1,精准的基因检测和靶向药物选择是实现个体化治疗、获得最佳疗效的前提。建议患者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结合自身基因检测结果和最新的诊疗指南,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获取可靠的药物信息和购买渠道也同样重要,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