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伴有门静脉癌栓(PVTT)的肝细胞癌(HCC)患者而言,治疗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预后往往不佳。然而,在近期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为这一困境带来了新的曙光。该研究探索了放疗联合靶向药物仑伐替尼(Lenvatinib)和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作为新辅助治疗,为后续手术切除创造条件的创新方案。
创新的“三联疗法”:放疗、靶向与免疫的协同作用
这项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估“放疗+靶向+免疫”三联新辅助疗法在伴PVTT的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纳入了符合标准的患者,他们首先接受了针对肝内病灶及门静脉癌栓的精准放疗。
在放疗的同时,患者接受了双重系统治疗:
- 靶向治疗:口服仑伐替尼,每日8mg。
- 免疫治疗:每三周静脉注射一次信迪利单抗,剂量为200mg。
完成放疗约8周后,研究团队对患者进行评估,符合条件的患者将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患者还将继续接受仑伐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的辅助治疗,为期一年,以期降低复发风险。对于需要了解靶向药物仑伐替尼价格和购买渠道的患者,可以通过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网站等平台获取相关资讯。
研究核心发现:高缓解率与良好安全性
截至中期数据分析时,该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其中10例成功接受了手术,且手术完全切除(R0切除)率达到了100%。这一成果令人振奋,表明新辅助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肿瘤,为手术创造了绝佳条件。
更值得关注的是治疗带来的病理缓解情况:
- 门静脉癌栓(PVTT):术后病理检查显示,高达70%的患者其门静脉癌栓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pCR),意味着癌细胞完全消失。
- 肝内原发灶:原发肿瘤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也达到了20.0%。
数据显示,门静脉癌栓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可能高于原发肿瘤。在安全性方面,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严重不良事件,显示出该方案良好的耐受性。如果您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或个体化方案有疑问,可以随时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参考意见。
临床启示与未来方向
这项研究的中期结果极具价值,它证实了放疗联合仑伐替尼和信迪利单抗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对于原本难以手术的门静脉癌栓肝细胞癌患者,是一种安全且高效的转化治疗策略。通过有效控制癌栓、缩小肿瘤,该方案显著提高了R0切除率,有望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
研究者指出,门静脉癌栓表现出的更高放疗敏感性,为未来制定差异化的放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虽然目前总生存期(OS)数据尚未成熟,但已观察到的10.3个月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已展现出巨大潜力。我们期待这项研究最终的完整数据,它可能为肝癌诊疗指南的更新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更多关于肝癌治疗的最新进展,欢迎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板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