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现有标准
对于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治疗始终是一大挑战。根据里程碑式的PACIFIC研究,在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cCRT)后,使用PD-L1抑制剂进行为期12个月的巩固治疗,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其中核心药物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的出现,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然而,临床实践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约27%-50%)因疾病进展过快或放化疗毒性等原因,未能接受后续的巩固免疫治疗。因此,医学界开始探索:能否将免疫治疗提前,与放化疗同步进行,从而让更多患者获益?这正是PACIFIC-2研究试图解答的问题。
PACIFIC-2研究设计概览
PACIFIC-2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在cCRT期间同步使用度伐利尤单抗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共纳入328名新诊断的不可切除III期NSCLC患者,他们被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分别接受“度伐利尤单抗+cCRT”或“安慰剂+cCRT”的同步治疗。完成同步治疗后,无疾病进展的患者继续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或安慰剂的巩固治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和安全性等。
关键研究结果:生存数据未达预期
经过长达30.5个月的中位随访,研究结果可能令部分患者和医生感到意外。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在cCRT期间同步使用度伐利尤单抗并未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 无进展生存期(PFS):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HR 0.85, 95% CI 0.65-1.12, P=0.247)。
- 总生存期(OS):同样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HR 1.03, 95% CI 0.78-1.39, P=0.823)。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8.4%(度伐利尤单抗组)和59.5%(安慰剂组)。
尽管度伐利尤单抗组的缓解持续时间(30.7个月 vs 18.6个月)更长,但这并未转化为最终的生存优势。
安全性分析:同步治疗风险更高?
在安全性方面,虽然两组的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但度伐利尤单抗组因不良事件而终止治疗的比例更高(25.6% vs 12.0%)。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治疗早期(0-4个月),度伐利尤单抗组因感染和肺部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导致的死亡事件相对更多。这提示,将免疫治疗与放化疗同步进行,可能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
结论与启示:巩固治疗仍是金标准
综合来看,PACIFIC-2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不可切除的III期NSCLC患者,从cCRT一开始就同步使用度伐利尤单抗的策略,并不能在标准巩固治疗的基础上带来额外的生存获益,反而可能增加早期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这一结论与近期的CheckMate-73L试验结果相似,进一步巩固了“cCRT后进行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作为该阶段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地位。
对于患者而言,这意味着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依然是经过验证的最佳选择。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咨询专业医生,或通过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更多参考信息,以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计划。更多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前沿治疗资讯,可以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