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F V600E突变肺癌治疗新方向:免疫疗法挑战靶向治疗地位
对于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尽管这一亚型仅占总数的1-3%,但其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NCCN和ESMO指南倾向于推荐BRAF抑制剂与MEK抑制剂的靶向联合疗法。然而,这类患者通常具有较高的PD-L1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TMB),这又为免疫治疗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那么,究竟是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能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一项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肿瘤学》的重磅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答案,并可能重塑未来的治疗格局。
研究设计:真实世界数据对比两大主流方案
这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FRONT-BRAF)首次系统性地比较了两种一线治疗方案在BRAF V600E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研究纳入了来自美国、意大利、法国及巴西17个医疗中心的284例患者数据。这些患者在一线治疗中,分别接受了以下两种方案之一:
- 免疫治疗组(31%):接受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铂类化疗。
- 靶向治疗组(69%):接受BRAF+MEK抑制剂联合治疗,主要是达拉非尼(Dabrafenib)+曲美替尼(Trametinib)或恩科拉非尼(Encorafenib)+比尼替尼(Binimetinib)。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旨在明确哪种方案能为患者带来更长远的生存希望。
核心发现:免疫治疗显著延长总生存期
研究结果颠覆了部分传统认知。在长达45个月的中位随访后,数据显示:
- 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化疗的患者组,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了惊人的40.9个月。
- 而接受BRAF+MEK抑制剂靶向治疗的患者组,中位总生存期为25.2个月。
这意味着,一线采用免疫治疗方案的患者,其生存期相较于靶向治疗方案有显著延长(HR=0.69, p=0.039),死亡风险降低了31%。这一结论对于临床决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亚组分析:哪些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最大?
为了实现精准治疗,研究进一步进行了亚组分析,以确定哪些特定人群更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结果发现,对于以下特征的患者,免疫治疗的生存优势尤为突出:
- 有吸烟史的患者
- PD-L1高表达(≥1%)的患者
- 年龄≥70岁的患者
- 伴有TP53共突变的患者
- 无脑转移的患者
这些发现有助于医生为BRAF V600E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制定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靶向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更高,但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两组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免疫治疗可能带来更持久的疗效。
临床启示与MedFind的专业支持
总而言之,这项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首次证实,在转移性BRAF V600E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一线免疫治疗(无论是否联合化疗)相比BRAF+MEK抑制剂靶向治疗,能够带来更优越的总生存获益。这一结论,尤其对吸烟、PD-L1高表达及TP53共突变的患者群体意义重大。
对于患者而言,在选择一线治疗方案时,应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结合自身的基因检测结果、PD-L1表达水平及身体状况,做出最合适的个体化决策。如果您对相关治疗方案或药物有任何疑问,或希望了解最新的药物信息、价格和购买渠道,可以随时访问MedFind。我们提供专业的AI问诊和药品代购服务,致力于帮助您跨越信息鸿沟,获取全球前沿、高性价比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