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依然较高,传统新辅助化疗的获益有限。随着靶向治疗的兴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EGFR突变(EGFRm)NSCLC新辅助治疗中展现出潜力。然而,关于EGFR-TKIs联合化疗的临床数据仍相对稀缺。NEOIPOWER研究(NCT05104788)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展,旨在评估埃克替尼(Icotinib)联合化疗作为II-IIIB期EGFRm肺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NEOIPOWER研究: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方案设计
这项单臂II期研究纳入了符合条件的成年可切除II-IIIB期EGFRm肺腺癌患者。他们接受了为期8周的埃克替尼(125mg,每日三次)联合两个21天周期的化疗(培美曲塞500mg/m²和卡铂AUC5,第1天给药),随后进行手术切除。研究的主要终点是主要病理缓解(MPR)率,次要终点则包括R0切除率、客观缓解率(ORR)、病理完全缓解(pCR)、疾病控制率(DCR)、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以及安全性。
疗效评估:主要终点与次要指标
病理缓解与手术切除率
NEOIPOWER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均完成了新辅助治疗。结果显示,仅有6.7%的患者达到了MPR(95%CI,0.8-22.1%),未能达到预设的主要终点。研究中未观察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病例。然而,在28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高达96.4%实现了R0切除,且有35.7%的患者出现了病理降期,这表明联合治疗在肿瘤缩小和手术可切除性方面仍有积极作用。
客观缓解率与无病生存期
在影像学评估方面,该研究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83.3%(95%CI,65.3-94.4%),疾病控制率(DCR)为96.7%(95%CI,82.8-99.9%),显示出显著的肿瘤应答。中位随访时间为25.0个月,中位DFS尚未达到,2年DFS率为92.0%。值得注意的是,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患者的ORR(91.7%)略高于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患者(77.8%),但在DFS和EFS方面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图1
图2
表1
图3
表2、3
安全性分析:不良事件与耐受性
在安全性方面,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86.7%的患者报告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减少(66.7%)、中性粒细胞减少(40.0%)、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0.0%)和便秘(40.0%)。仅有20.0%的患者出现3级TRAEs,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研究中未观察到4级或5级TRAEs,也未发生因TRAEs导致的死亡、剂量减少或治疗终止。与第三代EGFR-TKI 奥希替尼(Osimertinib)联合化疗的NeoADAURA试验相比,本研究的≥3级TRAEs发生率(20.0% vs. 36.0%)更低,显示出更优的安全性特征。
讨论与展望:埃克替尼的定位与未来方向
尽管NEOIPOWER研究未能达到其MPR率的主要终点,但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在可切除EGFRm肺腺癌患者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客观缓解率和良好的安全性。MPR率低于NeoADAURA研究中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的26.0%,这可能与所用EGFR-TKI的代次(第一代埃克替尼 vs. 第三代奥希替尼)及其治疗持续时间有关。第三代TKIs通常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和靶点特异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其单臂设计和相对较小的样本量。此外,脑转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可能提示第一代EGFR-TKI在血脑屏障穿透性方面不如第三代。未来,全面基因组分析将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可能从该方案中获益的患者,并指导后续治疗。研究者强调,需要开展更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II/III期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证实新辅助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在EGFR突变肺癌治疗中的可行性与价值。
寻求海外靶向药?MedFind助您一臂之力
对于正在寻找最新抗癌药物或海外靶向药的患者,了解前沿临床研究进展至关重要。MedFind作为专业的海外靶向药代购网站,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提供便捷的购药服务。无论您是需要获取最新的药物信息、诊疗指南,还是希望通过AI问诊服务获得个性化建议,MedFind都能为您提供全面的支持。我们深知时间对于癌症患者的宝贵,因此我们努力确保您能及时获取所需的药物和资讯,为您的抗癌之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Lu, Fangliang et al. “Icotinib plus chemotherapy as neoadjuvant treatment for resectable stage II-IIIB EGFR-mutant lung adenocarcinoma: a phase II study (NEOIPOWER).” Lung cancer (Amsterdam, Netherlands) vol. 206 (2025): 108676. doi:10.1016/j.lungcan.2025.108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