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治疗进展离不开靶向药物的突破。特别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患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然而,随着这些高效靶向药的广泛应用,其潜在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也日益受到关注。深入了解不同代次EGFR-TKIs对心脏系统的影响,对于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EGFR-TKI靶向药的心脏风险:一项大规模荟萃分析
近期,《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一项重要的系统评价和网络荟萃分析,旨在全面评估EGFR-TKI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引起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该研究汇总了截至2024年11月20日发表的89项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涵盖了29,813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18年。研究对象均接受EGFR-TKI单药治疗,并与安慰剂或其他治疗方案进行比较,以系统性评估其心血管安全性。
图:研究流程图
一代与三代EGFR-TKI:心血管风险差异显著
研究结果揭示,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三代EGFR-TKI,均与心脏不良事件风险的显著增加相关。具体数据表明:
- 第一代EGFR-TKI: 相较于安慰剂,其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比为1.51(95%CI 1.01–2.26),发生率为3.2%。
- 第三代EGFR-TKI: 风险比更高,达到2.18(95%CI 1.46–3.27),发生率高达9.5%。这提示第三代药物在带来更优疗效的同时,也伴随着更高的心脏风险。
在第三代药物中,奥希替尼 (Osimertinib) 和拉泽替尼 (Lazertinib) 均显示出显著的心脏不良事件风险,风险比分别为2.53和2.84。此外,研究还发现,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方案,如与厄洛替尼 (Erlotinib) 或吉非替尼 (Gefitinib) 联合,主要引发血管不良事件;而与奥希替尼联合则涉及更广泛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值得警惕的是,第三代EGFR-TKI显著增加了心律失常的风险,风险比高达3.26,尤其是在奥希替尼单药治疗或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使用时更为突出。阿美替尼 (Almonertinib) 也表现出一定的血管毒性。两两比较分析进一步证实,第三代TKI引起的任何级别及3级及以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均显著高于第一代TKI。
图:EGFR-TKIs与安慰剂在NSCLC治疗相关主要结局上的比较
图:EGFR-TKIs与安慰剂在NSCLC治疗相关次要结局上的比较
精准用药与心血管监测:患者与医生需关注
这项大规模网络荟萃分析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不同代次EGFR-TKI对心血管安全性的影响,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强烈提示,在为EGFR突变NSCLC患者选择靶向药时,医生和患者都必须充分考虑潜在的心血管风险,特别是在应用第三代TKI以及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方案时,应加强心血管功能的监测和风险评估。
尽管本研究纳入了大量数据且证据质量较高,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报道标准不统一可能导致偏倚,以及部分新型EGFR-TKI及其联合方案的数据相对有限。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深入探索具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机制及有效的预防策略,以进一步指导精准用药,优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对于正在寻求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的患者,或希望获取最新的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以及寻求专业的AI问诊服务,您可以访问我们的平台,获取更多抗癌资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