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一项名为E4512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引发了广泛关注。该研究旨在评估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 (Crizotinib)在手术切除后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然而,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观察相比,辅助使用克唑替尼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E4512临床试验:克唑替尼辅助治疗的挑战
这项在2025年国际肺癌世界大会上公布的E4512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已接受手术切除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辅助使用克唑替尼并未能带来优于观察组的无病生存期获益。这一发现对于临床实践中如何选择ALK阳性肺癌的辅助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考。
研究设计与患者筛选
E4512研究通过ALCHEMIST筛查试验招募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均为IIA–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且已完成手术切除并确认切缘阴性,体力状况良好(ECOG评分0或1)。所有入组患者均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免疫组织化学(IHC)或二代测序(NGS)确认ALK阳性。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此前不得接受过任何ALK抑制剂治疗,但允许接受过辅助化疗和术后放疗。
治疗方案与研究提前终止
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单纯观察,另一组则接受每日两次250毫克剂量的克唑替尼治疗,疗程最长可达两年。原计划招募168名患者,但在招募到166名患者时,由于美国FDA批准了阿来替尼 (Alectinib)作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治疗,该研究提前终止。
关键研究结果:无病生存期与安全性
经过中位58.3个月的随访,研究数据显示:
- 无病生存期 (DFS):克唑替尼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72.8个月,而观察组为75.1个月(风险比 [HR] = 1.06;95%置信区间 [CI] = 0.63–1.77;P = .86)。这表明两组在无病生存期上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 总生存期 (OS):作为次要终点,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均未达到(HR = 0.49;95% CI = 0.18–1.37;P = .26)。
在安全性方面,克唑替尼治疗组有34%的患者报告了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腹泻(6%)和水肿(4%)。此外,报告了一例4级治疗相关事件(中风)。22%的患者需要进行剂量调整,25%的患者因毒性反应而中断治疗。克唑替尼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3.6个月。
对ALK阳性肺癌患者的启示与未来展望
E4512试验的结果提示,对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可能有限。随着更有效的新一代ALK抑制剂(如阿来替尼)的获批,临床实践正逐步转向更优的治疗方案。患者在选择辅助治疗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结合最新的临床证据和个体情况做出决策。
对于需要获取海外靶向药的患者,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致力于提供便捷、可靠的购药途径。同时,我们还提供专业的AI问诊服务,以及丰富的抗癌资讯,包括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助力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