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出现,为晚期结直肠癌(CRC)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如何精准筛选出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优势人群”,一直是临床研究关注的焦点。当前,根据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结直肠癌主要分为MSI-H和MSS两大类,它们的免疫治疗策略和前景也截然不同。
MSI-H/dMMR型结直肠癌:单免与双免的权衡
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已展现出卓越的疗效。以KEYNOTE-177研究为代表的临床试验证明,PD-1抑制剂单药治疗(单免)能为这类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尽管如此,研究也发现部分亚组患者的获益有限,整体的肿瘤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仍有提升空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研究者们探索了“双免”联合治疗方案。例如,CheckMate8HW研究的数据显示,PD-1抑制剂联合CTLA-4抑制剂的“双免”方案,能够显著提升肿瘤缓解率,让几乎所有亚组的患者都能全面获益。然而,疗效提升的背后,是需要警惕的毒副作用增加和更高的治疗费用。因此,是否所有MSI-H患者都需要升级到“双免”治疗,仍是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的问题。
MSS型结直肠癌:如何将“冷肿瘤”变为“热肿瘤”?
与MSI-H型相反,占结直肠癌大多数的微卫星稳定型(MSS)肿瘤,其免疫原性较低,通常被称为“冷肿瘤”,对常规的单药免疫治疗响应不佳。因此,如何将“冷肿瘤”转化为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的“热肿瘤”,是当前MSS型结直肠癌治疗研究的核心任务。
目前,主流的探索方向是联合治疗,策略包括:
- 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联合贝伐珠单抗等靶向药,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活性。
- 联合其他靶向药:例如,联合MAPK抑制剂(MAPKi)等,协同增效。
- 联合放疗:利用放射治疗诱导肿瘤细胞死亡,释放肿瘤抗原,从而激活免疫反应。
特别是在MSS型结直肠癌的末线治疗中,一种由表观遗传调控药物、贝伐珠单抗和PD-1抑制剂组成的“三联”方案,已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未来展望:迈向精准化与个体化治疗
未来的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将更加依赖于精准的分子标志物。除了MSI状态,如POLE/POLD基因突变、高肿瘤突变负荷(TMB)等特征,也为筛选潜在的免疫治疗获益人群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结合这些分子特征,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联合治疗模式,并持续优化疗效预测标志物,最终目标是让免疫治疗能够惠及更广泛的结直肠癌患者群体,为他们带来切实的生存改善。如果您对相关药物的最新信息、价格或代购渠道有疑问,MedFind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资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