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女性而言,乳腺癌筛查是守护健康的关键一环。然而,致密型乳腺的女性在常规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筛查中常面临挑战。由于乳腺组织密度高,肿瘤可能被“隐藏”,导致诊断敏感性下降,且致密乳腺本身就意味着更高的患癌风险。这使得早期发现变得尤为困难,癌症往往在筛查间隔期内被发现,且确诊时分期更晚。
尽管磁共振成像(MRI)、自动化全乳房超声(ABUS)和对比增强乳腺摄影等补充成像技术已被证实能有效提升乳腺癌检测率,但此前一直缺乏针对这些技术进行“头对头”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并为致密乳腺女性的标准化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一项重要的英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应运而生。
研究目的:探寻致密乳腺筛查的“最优解”
这项研究的核心目标是解答两大临床疑问:
- 在乳腺X线摄影结果阴性的致密乳腺女性中,MRI、ABUS和对比增强乳腺摄影的癌症检测率是否显著优于标准护理(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
- 这些补充成像技术在召回率、肿瘤特征以及安全性方面有何差异?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量化的数据支持,以做出更明智的筛查决策。
研究设计:真实世界场景下的严谨验证
这项在英国10个筛查中心开展的随机试验,共纳入了9361名50-70岁、乳腺X线摄影阴性且BI-RADS密度C/D级的女性。她们被“批次随机化”地分配到MRI组、ABUS组、对比增强乳腺摄影组或FFDM(标准护理)组。这种“务实型设计”充分考虑了各中心设备可用性的差异,确保了研究结果对真实筛查场景的广泛适用性。
研究中,三种补充技术采用了不同的操作规程:
- MRI:通过10分钟动态增强序列进行高效扫描。
- 自动化全乳房超声(ABUS):使用GE设备获取乳腺2-3个标准切面。
- 对比增强乳腺摄影:在注射碘化对比剂后完成四体位拍摄。
所有成像结果均采用双读片制度,以最大程度减少漏诊,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核心发现:MRI与对比增强乳腺摄影的显著优势
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检测方面的显著差异:
- MRI和对比增强乳腺摄影的癌症检测率分别为17.4/1000和19.2/1000,远高于自动化全乳房超声(ABUS)的4.2/1000。这意味着前两种技术在发现早期癌症方面效率更高。
- 在侵袭性癌的检出率上,MRI和对比增强乳腺摄影分别达到15.0/1000和15.7/1000,同样显著优于ABUS的4.2/1000。
- 肿瘤特征:通过MRI和对比增强乳腺摄影检出的侵袭性癌中位大小仅为10-11毫米,而ABUS组为22毫米。这表明MRI和对比增强乳腺摄影能更早地发现较小的肿瘤,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此外,前两者还检出了更多的导管原位癌(DCIS),而ABUS组未检出。
- 安全性:对比增强乳腺摄影组有24例对比剂反应(含1例严重反应),MRI组有1例外渗,而ABUS组未报告不良反应。
临床启示与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为致密乳腺女性的乳腺癌筛查提供了宝贵的量化数据。MRI和对比增强乳腺摄影在早期癌症检测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能够发现更小、更早期的肿瘤,这预示着它们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其潜在的“代价”:这两种技术的召回率(9.7%)是ABUS(4.0%)的两倍多,这可能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消耗。
因此,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针对致密乳腺女性的补充成像选择,需要在检测效能(MRI/对比增强乳腺摄影更优)、安全性(ABUS无辐射、无对比剂)以及资源可及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这项研究的发现将成为制定个性化、风险分层筛查策略的重要依据,帮助更多患者实现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