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当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后续治疗选择往往有限。然而,一项名为HARMONi的全球III期临床研究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新型双特异性抗体Ivonescimab(艾伏尼塞单抗)在这一群体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益处,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选择。
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健康中心的Jonathan Goldman博士公布了HARMONi研究的最新结果。研究表明,与单纯化疗相比,Ivonescimab联合化疗能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48%,风险比(HR)为0.52(95% CI,0.41-0.66;P < .001)。尽管总生存期(OS)数据尚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已呈现出积极趋势。
背景:EGFR突变肺癌的治疗挑战
Goldman博士解释说,尽管第三代EGFR TKIs显著改善了EGFR突变NSCLC患者的预后,但获得性耐药是常见问题,使得铂类化疗之外的后续治疗方案非常有限。他指出:“对于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在复发或难治性阶段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后续管理选择仍然受限。”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Ivonescimab作为一种首创的PD-1和VEGF双靶点双特异性抗体应运而生。这种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旨在克服EGFR TKI治疗失败后出现的耐药模式。Goldman博士进一步阐述,双靶点抗体的作用可能不同于两种单靶点抗体的联合使用,它可能对同时过表达PD-1和VEGF的肿瘤细胞或微环境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从而在最大化肿瘤效应的同时,最小化全身副作用,提升治疗指数。
HARMONi研究设计与患者群体
HARMONi研究共纳入了438名患者,其中273名来自中国,165名(38%)来自北美和欧洲。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Ivonescimab(20 mg/kg)或安慰剂,联合标准化疗方案(培美曲塞500 mg/m²和卡铂),每3周一个周期,共四个周期,随后进行维持治疗。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继续接受培美曲塞联合Ivonescimab或培美曲塞联合安慰剂,每3周一次。研究对是否存在脑转移和地域进行了分层。
研究人群在两组间平衡良好,中位年龄为62岁,两组均有约24.7%的患者在入组时伴有脑转移。约60%的患者携带EGFR外显子19缺失,35%为L858R突变,5%为非典型突变。
显著的PFS获益与OS趋势
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是独立影像学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显示,Ivonescimab治疗组的中位PFS为6.8个月,而对照组为4.4个月。Goldman博士强调:“在6个月和12个月的节点,Ivonescimab组无进展的患者比例均高出近20%。”具体而言,6个月PFS率在Ivonescimab组为54.0%,对照组为34.7%;12个月PFS率分别为25.4%和8.3%。
值得注意的是,PFS获益在所有预设亚组中均保持一致,尤其在伴有脑转移的患者中疗效显著,风险比达到0.34(95% CI,0.20-0.57)。Goldman博士解释,VEGF阻断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内压力,改善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递送,从而解释了其对脑转移的潜在益处。
在最终分析中,中位随访时间为29.7个月,Ivonescimab组的中位OS为16.8个月,安慰剂组为14.0个月(HR,0.79;95% CI,0.62-1.01;P = .0570),虽然未达到预设的统计学显著性阈值,但趋势积极。
安全性与耐受性分析
Goldman博士报告称,Ivonescimab组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42.2%。最常见的TRAEs包括实验室异常、恶心和食欲下降。他指出:“低毒性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很难区分哪些患者接受了安慰剂,哪些接受了活性药物。”
与VEGF相关的TRAEs主要表现为可逆性高血压和蛋白尿,其中≥3级VEGF阻断相关TRAEs在Ivonescimab组为7.3%,对照组为3.2%。≥3级出血事件在Ivonescimab组为0.9%,对照组为0%。导致死亡的TRAEs在Ivonescimab组(1.8%)略低于对照组(2.3%)。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HARMONi研究的结果使Ivonescimab有望成为EGFR TKI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种潜在新治疗选择。Goldman博士指出,尽管监管机构将如何解读混合的疗效信号尚待观察,但“低严重副作用率可能是这些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的重要考量”。
对于寻求最新抗癌药物或海外购药途径的患者,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网站提供便捷的药品代购服务,帮助患者获取全球前沿的抗癌药物。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建议,或在MedFind抗癌资讯平台查阅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全面了解抗癌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