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正逐步迈向精准化时代,尤其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根据个体风险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一项来自丹麦的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深入探讨了风险分层辅助治疗在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新见解。
早期乳腺癌精准治疗新进展:丹麦研究揭示风险分层策略
这项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的丹麦乳腺癌协作组(DBCG)研究,旨在开发并验证一个预后标准死亡率指数(PSI),以预测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风险分层辅助治疗后的超额死亡率。研究团队希望通过PSI工具,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治疗指导,优化内分泌治疗和辅助化疗的策略。
预后标准死亡率指数(PSI)如何指导治疗?
该研究纳入了丹麦乳腺癌协作组临床数据库中登记的绝经后(50岁及以上)雌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已切除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PSI的计算综合考虑了多项关键因素,包括手术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类型、恶性程度、淋巴血管侵犯以及是否接受放疗。根据丹麦国家指南,患者被分配到不同的PSI类别,并获得相应的治疗建议:
- PSI 1类患者: 推荐接受5年内分泌治疗。
- PSI 2、3或4类患者: 推荐接受内分泌治疗联合辅助化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标准死亡率比(SMR),旨在评估不同风险分层下患者的死亡风险。
关键研究发现:PSI与患者预后及治疗依从性
在2013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诊断并登记的25,027名乳腺癌女性中,8,921名符合研究条件。这些患者被分配到不同的PSI类别:PSI 1占75%(6,704人),PSI 2占15%(1,300人),PSI 3占8%(745人),PSI 4占2%(172人)。总体而言,8,830名女性中有8,514名(96%)开始了内分泌治疗。
研究发现,在4.5年时,PSI 1组的内分泌治疗依从性为67.8%,而PSI 2、3和4组的依从性为72.3%。
在死亡率方面,各组的粗标准死亡率比(SMR)分别为:
- PSI 1组: 0.89(95% CI = 0.85–0.95)
- PSI 2组: 1.71(95% CI = 1.47–1.97)
- PSI 3和4组: 2.39(95% CI = 1.99–2.88)
与PSI 1组完成内分泌治疗的患者相比,PSI 2组完成辅助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的患者超额死亡的相对风险为1.33。PSI 3或4组完成辅助治疗的患者相对风险为2.31。值得注意的是,PSI 3或4组未完成辅助治疗的患者,其超额死亡的相对风险高达4.89,这凸显了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研究人员总结指出,这些数据验证了PSI工具在风险分层治疗分配中的临床价值。对于PSI 1类患者,省略辅助化疗并未导致总体超额死亡率的增加,且完成内分泌治疗的患者预后明显更好。对于PSI 2类患者,在完成辅助治疗后,超额死亡率较低。然而,PSI 3-4类患者的超额死亡率较高,这可能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强化的治疗方案,并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项研究为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对于正在寻求最新靶向药、抗癌药信息或考虑海外购药的患者,了解这些前沿的临床研究成果至关重要。MedFind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包括专业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帮助患者获取全球优质仿制药和创新药物;同时,还提供AI问诊服务,以及丰富的抗癌资讯和诊疗指南,助力患者做出明智的治疗决策。
本研究由丹麦乳腺癌协作组的Maj-Britt Jensen, MSc担任通讯作者。研究声明无外部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