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但得益于筛查和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在早期确诊。早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治愈率并降低复发风险。其中,辅助治疗在术后清除残留癌细胞、巩固疗效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深入探讨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最新进展与争议,并针对不同分子分型,为您解析前沿的治疗策略。
一、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精准强化与化疗豁免的平衡
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总病例的70%。其治疗策略正朝着精准化方向发展,力求在最大化疗效的同时,避免过度治疗。对于高复发风险患者,治疗方案倾向于强化;而对于低风险患者,则积极探索化疗豁免的可能性。
1.1 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革新:CDK4/6抑制剂的崛起
尽管经过5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HR阳性/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仍存在远期复发风险。因此,辅助治疗的强化至关重要。近年来,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的加入,为这类患者带来了突破性进展。
- 阿贝西利(Abemaciclib):MonarchE研究证实,阿贝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显著提升了高复发风险HR阳性/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浸润性疾病生存(iDFS)和无远处复发生存(DRFS),确立了其标准辅助治疗地位。
- 瑞波西利(Ribociclib):NATALEE研究纳入了更广泛的中高危患者,其4年随访结果显示,瑞波西利联合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可显著改善iDFS,尤其在Ⅱ期或N0期亚组中获益明显,并显示出总生存(OS)获益趋势。相比阿贝西利,瑞波西利的适用人群更广,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目前,阿贝西利已在中国获批早期乳腺癌适应证,而瑞波西利的早期乳腺癌适应证在中国仍在审批中,但已在欧美获批。患者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疗效、耐受性、个人偏好及经济因素。
1.2 化疗豁免:基因检测的指引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深入,化疗豁免成为可能。TAILORx研究和RxPONDER研究均证实了21基因检测复发评分(RS)在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预测化疗获益的价值。对于特定低风险人群,如年龄大于50岁且RS≤25分的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以及绝经后N1期且RS在0~25分之间的患者,可考虑豁免辅助化疗。然而,对于多基因检测提示中危的绝经前患者,化疗获益的机制(是化疗本身还是卵巢功能抑制)仍存在争议,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1.3 其他辅助治疗探索:BRCA突变与PARP抑制剂
约5%~10%的乳腺癌患者携带BRCA1/2基因突变,这显著增加了发病风险并影响预后。OlympiA研究首次证实了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Olaparib)用于携带胚系BRCA1/2突变的早期高危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的有效性,显著改善了iD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DFS)。奥拉帕利已在中国获批用于BRCA突变HER2阴性早期高风险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在CDK4/6抑制剂已广泛可及的当下,如何权衡奥拉帕利与CDK4/6抑制剂的选择优先级、是否序贯或联合应用,仍是临床实践中的争议焦点,需要更多数据支持。
二、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持续升级
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在过去十余年间经历了从单靶到双靶,再到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革新。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辅助靶向治疗的优化和新一代ADC药物的探索。
2.1 标准靶向治疗的辅助优化
在辅助治疗强化方面,多项研究奠定了现有方案的地位:
- APHINITY研究:证实了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与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双靶治疗方案可提升高复发风险人群的治愈机会,尤其在淋巴结阳性亚组中获益显著。然而,对于N0期患者是否进行双靶治疗仍需结合具体危险因素综合考虑。
- KATHERINE研究:确立了恩美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为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non-pCR)患者强化治疗的重要方案,显著改善了生存。
- ExteNET研究:奠定了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奈拉替尼(Neratinib)在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辅助强化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可降低non-pCR患者的复发风险。
目前,对于新辅助治疗后non-pCR的HER2阳性患者,除了推荐T-DM1单药治疗,也可考虑曲妥珠单抗与帕妥珠单抗双靶治疗序贯奈拉替尼治疗。如何选择最佳强化方案,仍需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2.2 新一代ADC药物的探索:德曲妥珠单抗的潜力
第二代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凭借其独特的“旁观者杀伤效应”,已在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中展现出卓越疗效,并成功取代T-DM1成为二线治疗推荐。目前,DB-05和DB-11等研究正在评估T-DXd在高危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有望挑战T-DM1的强化辅助治疗标准地位,重塑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同时,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ADC药物SHR-A1811也在进行术后辅助强化的临床试验。
2.3 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优化
对于同时具有HR和HER2靶点的乳腺癌患者,治疗选择更为多样。HERA研究的探索性分析表明,在化疗和HER2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卵巢功能抑制(OFS)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示强化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然而,仍缺乏评估CDK4/6抑制剂辅助治疗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三、三阴性乳腺癌(TNBC):免疫治疗与精准强化的前沿
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其侵袭性强、预后差且治疗选择有限而备受关注。在传统化疗方案不断优化的同时,免疫治疗和PARP抑制剂的应用为TNBC的辅助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3.1 辅助强化的优化策略
- 多基因模型指导化疗:BCTOP-T-A01研究证实,基于m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预后预测模型可对TNBC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并指导术后辅助化疗。对于高危患者,强化治疗方案(如添加吉西他滨和顺铂)显著改善了无病生存率。
- PARP抑制剂的突破:OlympiA研究证实了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在携带BRCA1/2突变的HER2阴性乳腺癌(其中82%为TNBC)中的有效性,显著改善了iDFS。随着奥拉帕利辅助治疗适应证的获批,如何权衡其与卡培他滨(Capecitabine)的选择及应用顺序,以及是否联合免疫治疗,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3.2 辅助免疫治疗的探索与挑战
尽管IMpassion030和A-BRAVE研究未能证实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和阿维鲁单抗(Avelumab)在早期TNBC辅助治疗中的显著获益,但免疫治疗的探索并未止步。未来研究将更关注高获益人群的精准筛选和优化个体化治疗策略。目前,TROP2 ADC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如Dato-DXd±度伐利尤单抗、戈沙妥珠单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以及免疫治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正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四、结语:精准医疗引领未来
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理念的深入,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从CDK4/6抑制剂、PARP抑制剂到新型ADC药物和免疫治疗,不断涌现的靶向药和抗癌药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如何在最大化疗效的同时避免过度治疗,以及药物选择、适用人群、治疗顺序和毒性管理等方面的争议,仍需更多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数据支持。
作为癌症患者获取前沿治疗方案的重要途径,MedFind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您可以通过MedFind了解最新的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获取专业的AI问诊服务,并享受便捷可靠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助您及时获取所需的抗癌药。我们相信,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策略将持续优化,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