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作为现代抗癌药物的重要进展,为许多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它通过重新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ICB治疗中获益,其疗效在个体间差异显著。研究发现,肿瘤的转移部位是影响ICB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当癌症转移至肝脏或骨骼时,患者对ICB疗法的响应往往较差。
骨骼是许多实体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不仅带来疼痛等症状,还与ICB治疗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长期以来,骨骼转移究竟如何影响全身免疫反应并削弱ICB疗效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Cancer Cell》重磅研究:揭示骨转移影响免疫治疗的新机制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Cancer Cell》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为我们解答了这一疑问。研究团队发现,骨骼转移中的破骨细胞在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下,会分泌一种名为骨桥蛋白(OPN)的分子。OPN进入血液循环后,能够远程抑制非骨骼肿瘤中的T细胞活性,从而降低了ICB疗法的效果。
骨转移与ICB疗效不佳的临床关联
研究者首先回顾性分析了接受ICB治疗的癌症患者数据,结果印证了临床观察:存在骨转移的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显著缩短,对ICB疗法的客观反应率(ORR)也较低。这强有力地提示,骨转移确实通过某种机制对ICB疗效产生了负面影响。
动物模型验证:骨转移远程抑制免疫响应
为了深入探究机制,研究团队建立了小鼠骨转移模型。他们将肿瘤细胞直接注射到小鼠胫骨,成功模拟了骨骼转移。实验发现,存在骨转移的小鼠,其非骨骼部位的肿瘤对ICB疗法的响应明显减弱。这一现象不仅在黑色素瘤模型中被观察到,也在其他多种肿瘤模型中得到了验证,表明这可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机制。
破骨细胞分泌OPN:削弱T细胞活性的关键环节
通过单细胞RNA测序等先进技术,研究者们进一步锁定了幕后“黑手”。他们发现,骨转移灶中的破骨细胞在肿瘤微环境的驱动下,会大量分泌OPN。分泌出的OPN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远程作用于非骨骼肿瘤的微环境,抑制了关键免疫细胞——T细胞的浸润和活性。特别是,OPN会减少对ICB疗效至关重要的前体耗竭T细胞(Tpex)的浸润。
靶向OPN或RANKL:恢复免疫治疗敏感性的新策略
既然OPN是关键,那么阻断它能否恢复ICB疗效呢?研究者在小鼠模型中进行了验证。通过使用中和抗体阻断OPN,或特异性敲除破骨细胞中的OPN基因,他们成功地显著恢复了非骨骼肿瘤对ICB疗法的敏感性。此外,研究还发现,阻断RANKL信号通路(已知与破骨细胞生成和功能密切相关)也能减少OPN的分泌,从而恢复ICB疗效。
结语:为骨转移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曙光
这项研究首次清晰地揭示了骨转移通过破骨细胞分泌的OPN远程抑制全身免疫反应,进而削弱ICB疗效的机制。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肿瘤转移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更为改善骨转移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潜在的新方向。未来,针对OPN或RANKL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望与现有的免疫疗法联合使用,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前景。
了解这些前沿研究进展对于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至关重要。如果您正在寻找特定的靶向药、抗癌药或仿制药,或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海外购药的途径和信息,可以考虑专业的靶向药、仿制药代购服务。同时,面对复杂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专业的AI问诊服务也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图:该研究模式图
原始出处:
Bone metastases diminish extraosseous response to checkpoint blockade immunotherapy through osteopontin-producing osteoclasts. Cancer Cell. 2025 Apr 24:S1535-6108(25)00137-0. doi: 10.1016/j.ccell.2025.03.03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2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