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面临的严峻健康挑战,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在中国,乳腺癌同样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了持续提升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中国医学界在临床研究领域不断深耕,并在2024年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些成果不仅优化了现有治疗策略,更带来了新的靶向药和治疗方案,为广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聚焦2024年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的重要亮点,从外科手术、靶向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放疗等多个维度,为您解析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前景。对于正在寻求更优治疗方案或特定抗癌药的患者而言,了解这些前沿信息至关重要。
外科治疗领域的新探索
外科手术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关键环节。2024年的研究致力于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效率,并探索新辅助治疗(NAT)对手术决策的影响。
- 新型光学成像技术(D-FFOCT)结合人工智能(AI)模型,有望实现乳腺癌术中切缘的快速、准确诊断,将诊断时间大幅缩短,准确率可媲美传统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转化潜力。
- 对于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阴的患者,靶向腋窝淋巴结清扫(TAD)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其假阴性率低于10%,为淋巴结降阶梯手术提供了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 基于MRI时间动态影像组学的AI模型,能够精准预测NAT后腋窝淋巴结状态和残余肿瘤负荷(RCB),辅助医生做出更个体化的手术决策。
靶向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2024年涌现出多项关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抗HER2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及免疫治疗的重要研究。
TKI类药物:拓展应用边界
- 吡咯替尼(Pyrotinib):这款不可逆的泛HER TKI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已显示出良好疗效。PILHLE-001研究首次探索了吡咯替尼联合化疗用于管腔型/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RCB 0/Ⅰ率,为这一特定亚型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 安罗替尼(Anlotinib):作为一种新型多靶点TKI,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用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新辅助治疗在neoALTAL研究中显示出较高的pCR率,尤其在免疫调节亚型中效果更佳,为不适合传统方案的TNBC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 阿帕替尼(Apatinib):这款高选择性VEGFR2靶向TKI在多种实体瘤中有效。一项针对BRCA突变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Ⅲ期研究显示,氟唑帕利(Fuzuloparib)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相比标准化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特别是联合方案效果更优,为BRCA突变患者提供了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治疗策略。
靶向HER2类药物:巩固与创新
- 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联合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的双靶方案在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新辅助/辅助治疗中的长期疗效得到进一步巩固。PEONY试验的5年随访结果显示,双靶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无疾病生存期(DFS),即使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ADC类药物:精准打击的新利器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近年来抗癌药领域的重大突破,通过将强效细胞毒药物精准递送至肿瘤细胞,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
- Sacituzumab govitecan (SG):EVER-132-002O研究证实,SG能显著延长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PFS和OS,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都显示出临床价值。
- 芦康沙妥珠单抗(SKB264):这款中国原创的靶向Trop-2 ADC在ptiTROP-Breast01研究中,显著延长了经多线治疗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TNBC患者的PFS,并显示出OS改善趋势。该药已于2024年底获批上市,是中国首个国产Trop2 ADC。
- 新型HER2 ADC:SHR-A1811(抗HER2 ADC)在全球多中心Ⅰ期研究中,在HER2表达或突变的多发性实体瘤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尤其在HER2阳性及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展现出优异的ORR和PFS,临床应用前景广阔。FS-1502和维迪西妥单抗(Disitamab vedotin, RC48-ADC)等其他靶向HER2的ADC药物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这些新型靶向药和ADC药物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对于许多患者而言,获取这些前沿抗癌药可能面临挑战,了解海外购药途径成为重要选择。专业的海外靶向药代购平台可以帮助患者寻找所需的药物,并提供详细的药物信息和价格参考。
免疫治疗与精准分型治疗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TNBC治疗中显示出潜力。卡瑞丽珠单抗(Camrelizumab)联合化疗用于早期TNBC的新辅助治疗取得了较高的pCR率。依沃西单抗(Ivonescimab)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TNBC也显示出良好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
- 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为TNBC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视角。FUTURE-SUPER研究根据TNBC亚型和基因标志物进行分层治疗,显著延长了晚期TNBC患者的PFS,尤其在IM亚型中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生存获益,提示精准分型指导下的联合治疗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化疗领域的优化策略
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仍扮演重要角色。2024年的研究关注如何优化化疗方案,提高疗效并减轻不良反应。
- HELEN-006研究对比了nab-紫杉醇(nab-paclitaxel)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nab-PHP)与多西他赛(Docetaxel)/卡铂(Carboplatin)联合双靶(TCbHP)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nab-PHP方案的pCR率更高且耐受性更好,可能成为新的NAT标准。
- 一项针对TNBC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表明,紫杉烷类药物联合洛铂(Lobaplatin)的方案疗效优于紫杉烷类联合蒽环类药物。
- 为了改善化疗引起的不适,一项临床试验证实,将电针疗法加入标准三联止吐方案可显著提高高致吐化疗患者的完全保护率和无明显恶心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内分泌治疗:巩固与创新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手段。2024年的研究进一步巩固了CDK4/6抑制剂的地位,并解决了GnRHa剂型选择的疑问。
- DAWNA-2研究的最终分析结果显示,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Dalpiciclib)联合内分泌治疗作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方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PFS,且在不同绝经状态和转移部位的患者中均显示一致获益。
- 新型CDK4/6抑制剂bireociclib和tibremciclib联合氟维司群(Fulvestrant)治疗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晚期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在临床研究中也显示出显著的PFS获益。
- 一项真实世界研究表明,3个月剂型的GnRHa在卵巢功能抑制效果上不逊于1个月剂型,且长期生存结果相似,为临床选择提供了高质量证据。
放疗领域的进展与优化
放疗在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方面作用显著。2024年的研究探索了放疗与全身治疗的联合应用及如何降低放疗相关心脏毒性。
- 一项针对HER2阳性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研究显示,脑部放疗联合吡咯替尼和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治疗取得了优异的CNS PFS和ORR,且中位OS尚未达到,为这类预后较差的患者提供了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通过优化放疗计划(IMRT),严格限制心脏剂量参数,有效降低了接受心脏毒性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早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放疗的安全性。
结语:中国乳腺癌研究迈向新高度
2024年是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成果丰硕的一年。从外科技术的创新,到靶向药、ADC、免疫治疗等新药和新方案的涌现,再到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放疗策略的优化,中国研究者们在乳腺癌防治的各个环节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指导,更直接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面对不断更新的治疗信息和药物选择,患者获取全面、准确的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至关重要。同时,对于一些国内尚未上市或价格昂贵的靶向药和仿制药,了解海外购药渠道是获取药物的重要途径。专业的靶向药代购服务可以帮助患者合法、安全地获取所需抗癌药,并提供价格咨询。此外,利用AI问诊服务,患者可以基于最新的医学知识,获得个性化的初步咨询和建议,辅助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的临床研究成果涌现,持续推动中国乳腺癌治疗水平的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和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