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疗的挑战与新纪元
肝细胞癌(HCC),即我们常说的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对生命威胁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尤为高发。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消融或肝移植等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成为临床治疗的重中之重。
肝癌的系统治疗经历了从单纯靶向(1.0时代)到免疫治疗(2.0时代)的演进。如今,我们已迈入靶向与免疫联合治疗的3.0时代。然而,由于肝癌肿瘤微环境具有高度的免疫抑制性,许多肿瘤对免疫治疗反应不佳,被称为“冷肿瘤”。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激发机体的抗癌免疫反应,是提升疗效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TAC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靶向、免疫的“三驾马车”策略应运而生,为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如需了解最新的肝癌治疗方案或药物信息,可以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解答。
TACE联合靶向免疫:1+1+1>3的协同作用
TACE作为肝癌局部治疗的常用手段,其作用远不止于栓塞肿瘤血管、“饿死”肿瘤。现代研究发现,TACE能发挥多重作用,与系统治疗形成完美互补:
- 激活免疫: TACE能诱导肝癌细胞坏死,释放肿瘤抗原,从而激活T细胞,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
- 改善微环境: 治疗造成的局部缺血缺氧环境,反而会提升肿瘤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的表达,这为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 为靶向治疗创造机会: 缺氧环境还会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高表达,促进肿瘤血管新生,而这恰好是许多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的作用靶点。
理论上,TACE、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三者联手,能够相互增效,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对于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等药物,患者在寻求治疗时,了解其价格和购买渠道也至关重要。
临床研究数据验证:从“可乐”到“双艾”
多项大型临床研究为TACE联合靶向免疫的疗效提供了有力证据。国际上的EMERALD-1研究(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TACE)和LEAP-012研究(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TACE,即“可乐组合”)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LEAP-012研究更是创新性地采用“先系统后局部”的策略,即先进行6周的靶免联合治疗,再行TACE,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然而,更贴近我国患者实际情况的是由滕皋军院士牵头的CARES-005研究。该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 更符合国情: 研究纳入的患者肿瘤负荷更大,分期更晚,约40%的患者伴有门静脉癌栓,这与我国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更为吻合。
- 方案核心: 采用TACE联合“双艾组合”(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的方案。
- 数据亮眼: 研究结果显示,TACE联合“双艾”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了10.8个月,而单纯TACE组仅为3.2个月,差异显著。尽管总生存期(OS)数据仍在随访中,但已显示出积极趋势,有望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中西医结合:提升生活质量的辅助力量
在接受TACE、靶向和免疫等现代化治疗的同时,合理地联合中医中药,可以成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治疗副作用的有效辅助手段。例如,一些中药方剂或如槐耳颗粒、华蟾素片等中成药,在保肝解毒、缓解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必须强调的是,患者应在专业中西医结合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切忌自行滥用,以免增加肝脏负担。更多关于肝癌治疗的前沿资讯,欢迎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