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公布的一项重磅研究结果显示,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抗体(BiTE)药物Tarlatamab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根据1b期DeLLphi-303研究的数据,Tarlatamab联合标准化疗免疫方案展现出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对于寻求前沿治疗方案的患者,了解Tarlatamab的获取途径至关重要。MedFind致力于提供最新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
Tarlatamab联合方案:疗效数据刷新认知
这项研究评估了Tarlatamab联合铂类-依托泊苷以及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或度伐利尤单抗)用于一线治疗ES-SCLC患者的效果。在中位随访13.8个月后,该方案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 客观缓解率 (ORR): 高达 71%,其中5%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66%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
- 疾病控制率 (DCR): 达到 82%,意味着超过八成的患者肿瘤得到有效控制。
- 持续缓解时间 (DOR): 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为 11.0个月,且在数据截止时,仍有49%的患者持续响应治疗。
- 无进展生存期 (PFS):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10.3个月,12个月的PFS率估计为43.1%。
- 总生存期 (OS): 中位总生存期数据尚未成熟,但初步估计的12个月总生存率高达80.6%,显示出巨大的生存获益潜力。
安全性与副作用分析:整体可控
在评估新疗法时,安全性是患者和医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DeLLphi-303研究表明,Tarlatamab联合方案的安全性特征与各单药已知的情况基本一致,并未出现意外的或协同性的毒性反应。
尽管所有患者都经历过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43%为3级,35%为4级,但因Tarlatamab本身副作用导致治疗中断的患者比例仅为6%。
值得关注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主要发生在第一个治疗周期,且绝大多数为1/2级的轻中度反应,所有事件最终都得到了解决。如果您对Tarlatamab的副作用或用药方案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解答。
研究背景与未来展望
目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是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Tarlatamab作为一种创新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疗法,通过将T细胞引导至肿瘤细胞进行精准杀伤,为治疗带来了新机制。
DeLLphi-303研究的成功,为Tarlatamab在一线治疗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者表示,这些积极的数据支持该联合方案进入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据悉,一项名为DeLLphi-312的3期临床研究(NCT07005128)即将展开,旨在进一步确认这一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望改变未来ES-SCLC的治疗格局。更多关于小细胞肺癌的前沿疗法和药物资讯,请持续关注Med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