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传来喜讯,正式批准了法米替尼(Famitinib)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的新疗法上市,为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但未经过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对于需要该药物的患者,了解其详细信息和获取渠道至关重要。MedFind致力于提供最新的药物资讯,帮助患者做出明智决策。
这项批准基于关键性的SHR-1210-II-217二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这一联合方案在未经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 客观缓解率(ORR)高达44.6%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6.4个月
- 中位总生存期(mOS)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20.2个月
这些数据无疑刷新了我国宫颈癌二线治疗的生存记录,为众多晚期患者点燃了长久生存的希望。
宫颈癌治疗的挑战与新机遇
宫颈癌的治疗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数次变革。从顺铂化疗到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的加入,患者的生存期逐步提升。然而,对于一线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患者而言,后续治疗选择依然有限,疗效也不尽如人意。即便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其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的缓解率也徘徊在较低水平,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在这样的背景下,抗血管生成靶向药法米替尼与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的“强强联合”应运而生,旨在破解宫颈癌治疗的困局。
法米替尼:精准打击肿瘤血管生成的三大关键靶点
法米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其卓越疗效的核心在于能同时精准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多个关键环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其自身建立的供血系统,而法米替尼正是通过摧毁这个系统来抑制癌症。
1. 强效抑制VEGFR2:研究表明,超过80%的宫颈癌患者存在VEGFR2的中高水平表达,且其高表达与较差的生存期相关。法米替尼能够高效抑制VEGF/VEGFR2信号通路,从而阻断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线”。
2. 靶向PDGFRβ:PDGFRβ信号通路在血管的稳定和成熟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宫颈癌中,该靶点同样普遍存在。通过抑制PDGFRβ,法米替尼不仅能破坏血管结构,还能降低肿瘤内部的间质压力,这可能有助于其他抗癌药物更好地渗透到肿瘤组织中,发挥作用。
3. 阻断c-Kit通路:c-Kit靶点与宫颈癌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可能越高。法米替尼对c-Kit具有超强的抑制活性,能有效遏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同时抑制这三大靶点,使得法米替尼能够更全面、更彻底地重构宫颈癌的供血系统。如果您对自己的基因检测报告或治疗方案有疑问,可以尝试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解读和建议。
协同增效:抗血管生成与免疫治疗的完美搭档
法米替尼的价值远不止于直接抗癌。近年来研究发现,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通过“正常化”肿瘤内部混乱的血管网络,改善肿瘤微环境,将其从“免疫抑制”状态转变为“免疫激活”状态。这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卡瑞利珠单抗)创造了更有利的攻击环境,使其能更有效地识别和杀伤癌细胞。
因此,法米替尼与卡瑞利珠单抗的组合实现了“1+1>2”的效果:法米替尼负责摧毁肿瘤的“后勤补给”并改造“战场环境”,而卡瑞利珠单抗则作为“主力部队”发起精准攻击。这种协同作用,是该联合疗法取得突破性疗效的另一关键原因。
展望未来:迈向宫颈癌“去化疗”时代
法米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在二线治疗中的成功,仅仅是一个开始。目前,一项旨在评估该组合作为一线疗法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III期临床研究(SHR-1210-III-329)正在进行中。若能取得阳性结果,未来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或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去化疗”时代,为患者带来毒副作用更小、生存获益更大的治疗新范式。
随着越来越多创新疗法的出现,癌症治疗正变得更加精准。MedFind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旨在为国内患者打通获取全球前沿药物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