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的进步,CAR-T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等免疫疗法为胃肠道(GI)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这些前沿疗法在高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带来了一项独特的挑战——“在靶脱瘤”(on-target, off-tumor)毒性。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胃肠道肿瘤学专家Raed M. Al-Rajabi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揭示了这些副作用的根源及应对策略。
“在靶脱瘤”毒性:免疫治疗的双刃剑
“在靶脱瘤”毒性是指治疗方法虽然精准地攻击了肿瘤细胞上的特定靶点(在靶),但由于这些靶点同样存在于某些正常组织上,导致健康器官也受到“误伤”(脱瘤)。
Al-Rajabi教授指出,这是一个在提升疗效过程中日益凸显的问题。以热门靶点Claudin 18.2 (CLDN18.2)为例,当靶向该靶点的疗法用于治疗胃肠道癌时,患者常常会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腹泻。其根本原因在于,Claudin 18.2不仅在肿瘤细胞上高表达,也存在于正常的胃黏膜细胞上。此外,在针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试验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脱靶”效应,包括结肠炎、肺炎以及皮肤毒性等。
对于复杂的免疫治疗方案和潜在的副作用,患者可以利用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的信息参考。
胃肠道癌患者面临的特殊挑战
胃肠道癌患者群体本身具有特殊性,这使得他们在接受免疫治疗时可能面临更大的毒性负担。Al-Rajabi教授强调,许多患者本身就存在显著的合并症:
- 身体基础差: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肝损伤、肝硬化,或因消化道功能受损而严重营养不良。
- 治疗耐受性低:免疫治疗常涉及预处理方案、长期的住院观察,并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系统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对于身体状况本已不佳的患者而言,耐受这些强力治疗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此,如何为这些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医生必须谨慎考虑的问题。了解最新的靶向药和免疫治疗药物信息,是制定治疗计划的关键一步。MedFind的抗癌资讯版块提供了丰富的药物和疗法介绍。
优化治疗策略:精准筛选与合理排序是关键
为了最大化疗效并减轻毒性,Al-Rajabi教授认为,未来的方向在于更加精细化的治疗管理。他提出了两个核心策略:
- 更精准地筛选患者:需要建立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或评估体系,以识别出那些最有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且能耐受其副作用的“最佳候选人”。
- 更合理地安排治疗顺序:在患者的整个治疗周期中,何时引入CAR-T或双抗等强效疗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现有的其他治疗选项,进行科学排序。
总而言之,虽然“在靶脱瘤”毒性为胃肠道癌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挑战,但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医生们正在努力寻找平衡点。通过精准的患者筛选和智慧的治疗排序,有望让更多患者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从这些创新的治疗方法中获益。对于许多靶向治疗药物,患者也可以通过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获取经济、便捷的购药渠道。